臭氧虽对地球上空的大气层形成保护,对地面却是有害污染。通常由汽车或工业排出的污染物在日光照射下两相结合出现化学反应,便会产生干扰植物行光合作用和成长的臭氧。

今天这份研究採用区域污染监测数据与田野实验后得出的结论,显示臭氧影响亚洲作物的程度远高于过去了解。研究作者表示,决策者看到研究结论后应採取行动,减少会制造臭氧的排放。

报告共同第一作者、东京大学荣誉教授小林和彦(Kazuhiko Kobayashi)告诉法新社:「北美与欧洲控制空气污染成功降低了臭氧量,我们得在东亚与南亚各地复制那样的成功。」

先前科学家估算臭氧对米、麦、玉米等主食作物的影响时,偶尔会用到亚洲不常见的品种,或使用在花盆中培养而非田野里成长的作物来测试。

为了更了解实际状况,今天这份研究观察亚洲常见品种,且不只以花盆培育的作物进行实验,也在田野间研究。

他们让米、麦、玉米接触不同浓度的臭氧,并以接触后的作物建立模型,据此观察不同程度的暴露量会如何影响植物发展。

研究人员另进行第2种实验测试模型,对接触不同程度臭氧的作物施以防范臭氧影响的一种化学物质,观察收成量是否如预估般增加。

接着,研究人员把在中国、韩国、日本3000多个监测地点取得的臭氧数据应用到模型上,以判定真实世界的影响。

结果发现,中国小麦收成因臭氧污染年减33%,韩国减少28%,日本减少16%;稻米方面,中国收成减少23%,韩国近11%,日本略高于5%;中国和韩国的玉米影响程度较小,日本则未大量种植玉米。

整体而言,这份研究估算农作物因臭氧污染年损约630亿美元。(译者:郑诗韵/核稿:卢映孜)1110118

#臭氧 #影响 #污染 #亚洲 #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