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白河区林初埤木棉花道意象入口旁凉亭水域,去年底出现3只难得一见的全球易危鸟种「小白额雁」,吸引许多爱鸟人士近距离抢拍,现已飞离2只不知去向,为避免惊动仅存的1只,台南市生态保育学会与拍鸟俱乐部透过白河区公所协助,沿水域旁设立多支三角锥,以维护小白额雁觅食区,让牠安全度冬。
台南市生态保育学会指出,小白额雁常结群活动,常见于湖泊、沼泽、鱼塘、虾池及河流平缓水面开阔处,有时会栖息于近水的草地农田,小白额雁是体形较小的雁属鸟类,而小白额雁取食的对象,也与其他雁属鸟类一样,如湖岸附近生长的草、水草或田间的绿色作物、谷物、草籽、树叶、嫩芽等为食。
台南市生态保育学会理事长邱仁武表示,「小白额雁」在「台湾野鸟图鑑」归类为迷鸟级的鸟类,数量比白额雁还稀少,台湾只在宜兰最为常见,离台南最近发现小白额雁的地区,则在嘉义县东石鳌鼓溼地,1个多月前,首次在台南白河林初埤水域被民眾发现3只小白额雁,让许多爱鸟人士又惊又喜。
邱仁武说,但有些民眾为了拍小白额雁,直接趴在草地上,可能距离小白额雁太近,干扰到小白额雁作息,已有2只飞离,为了确保剩下的1只不受过多人为干扰,17日下午4时左右向白河区公所反映,公所获悉后,在极短时间内设立多支三角锥作为警戒区。
拍鸟俱乐部社长黄蜀婷也呼吁鸟友们共同遵守当地公所的维护生态保育动作,勿进入小白额雁觅食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