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致洲认为,2022年将关注的宏观因素包括新冠病毒变种、美国减少购债的步伐和中国的增长转型,这三项宏观因素无疑为亚洲经济增长带来阻力。然而,这些因素预期对北亚的影响与东南亚不尽相同。在这个环境下,预料中国GDP成长率将由2021年的8%,放缓至2022年的5%左右,低于东南亚的增长预测。印度的预期经济增长介于6%至7%,进一步支持我们对东南亚前景持乐观展望。而且,印尼和印度这两个东南亚主要经济体的实质殖利率较高,吸引资金流入,更加增强我们看好该区域的观点。
鑑于中美两国关系早前多次转趋紧张,预期东南亚将成为策略性受惠者,因个别行业可望获得外国直接投资,其中包括印尼的电池供应商、泰国的汽车企业及马来西亚的资讯科技供应链。
陈致洲表示,虽然东协实体经济融合的进度不如预期中理想,但成员国之间的数位融合却较令人振奋。目前,东协区内有超过30家大型科技独角兽企业即将上市,预料这股上市趋势将蔓延至金融科技、物流供应商和电子商务企业。这类企业拥有两个特点:1.不少独角兽企业的业务更轻易适应地区化趋势;2.东协政府对大型科技公司(如电子商务、网际网路和电竞)的监管制度较少。」
随着东协大部份国家逐步放宽出行和旅游限制,东协区内经济陆续重启,东协的短期前景可望转佳。从策略上来看,东南亚可望在疫情过后,在亚洲经济走势方面担任重要的角色。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