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立陶宛与北京的争执持续不休,《金融时报》甚至爆料美国外交官建议维尔纽斯更改台湾代表处名称,以缓解与中国大陆的争执。但《路透社》21日却分析,想藉此挽救双方关系恐有困难。毕竟,立陶宛官方目前没有退缩的迹象,而中国大陆也立场强硬,甚至不想要欧盟介入。至于欧盟,一方面力挺立陶宛,另一方面则敦促立陶宛妥协。

报导指出,虽然立陶宛与中国大陆的争议,早在立陶宛执政联盟于2021年喊出,支持所有「为自由而战的人」,便已埋下火种;但双方纠纷的白热化,还是立陶宛同意台北以台湾的名义在立国首都开设代表处。

虽然重新命名代表处名称,挪去台湾一词似乎就能解决争端;特别是,台湾在欧洲、美国也设有代表处。这些代表处使用台北的名称,避免提及台湾这两个字,以免抵触北京「一个中国原则」。

但报导认为,想藉此挽救双方关系恐怕有难度。首先,大陆外交部向《路透社》表示,「立陶宛政府背叛中国的信任。要让双方关系重回正轨,立陶宛首先需要端正态度,以实际行动纠正错误」。大陆外交部也否认,有对立陶宛实施任何经济压力。

就在北京态度已难以转圜下,欧盟因素的加入让问题治丝益棼。欧盟立场无疑是矛盾的。一方面,欧盟选择与立陶宛站在一起。欧盟执委会的1位发言人表示,欧盟将抵制「强制措施」,「我们支持立陶宛,立陶宛商品出口等于欧盟出口商品」。

甚至,欧盟执委会强调「正与中国联繫以解决相关问题」,并「收集相关事证,以了解中国是否遵守国际贸易规则」。「我们将毫不犹豫地採取行动,捍卫我们的权利」。

另一方面,1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立陶宛官员却披露,布鲁塞尔作为中间人,其参与非常重要;但是欧盟对立陶宛的支持却是三心两意的,甚至欧盟官员也敦促立陶宛与大陆妥协。

在这样的情况下,结合立陶宛仍没有退缩的迹象,短期内想藉由改名来缓和争议恐怕有困难。

2名知情人士指出,这已经波及全球供应链;不只德国马牌遭到波及,连锁反应也在BMW、福斯汽车等汽车商发酵中。不过,福斯表示其生产仍不受影响。(图/美联社)
2名知情人士指出,这已经波及全球供应链;不只德国马牌遭到波及,连锁反应也在BMW、福斯汽车等汽车商发酵中。不过,福斯表示其生产仍不受影响。(图/美联社)

※北京不愿欧盟介入

北京似乎拒绝布鲁塞尔的介入。大陆外交部表示,「中国与立陶宛之间的问题,只能透过双边管道解决。将双边问题与中国、立陶宛的关系连结起来,不太可能解决问题」。

然而,双方僵局已威胁到立陶宛工业;为提供全球供应链相关零件,立陶宛建立家俱、服饰、汽车零件与雷射等设备工厂。如今,数百个装满货物的货柜,全处于閒置状态。

2名知情人士指出,这已经波及全球供应链;不只德国马牌遭到波及,连锁反应也在BMW、福斯汽车等汽车商发酵中。不过,福斯表示其生产仍不受影响。

※法国雪中送炭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认为,「立陶宛已成为大陆的逆麟。欧洲企业在注册时不能将立陶宛列为商品原料的产地;换言之,它已经自地图消失了」。

不过,法国外贸部长里斯特(Franck Riester)则承诺要协助立陶宛。「如果立陶宛的任一间企业需要大陆零件,却遭到北京杯葛而无法获得……我们非常乐意协助其与法国企业,或是其他欧盟成员国的企业联繫」。

法国官员也承诺,未来几个月巴黎将接掌欧盟轮值主席,届时会加速推动欧盟贸易防疫措施。不过,由于这类的制裁无疑会让北京中枪,仍不确定德国等在贸易上依赖北京甚深的欧洲国家,是否会同意这些措施。

因此,考量到受波及的企业不愿公开,以免遭到北京另一波报復,布鲁塞尔很难对北京採取法律行动。

文章来源:Analysis: German big business piles pressure on Lithuania in China row

#立陶宛 #欧盟 #代表处 #改名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