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电池及储能ETF经理人詹佳(峰)表示,疫情期间电池供应链发生剧变,电动车的渗透率从疫情前的2%窜高3倍以上到7%,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能源政策也转向重视碳中和,相关投资从数十亿美元扩张到数兆元,这些趋势的转变都开启电池产业革命的序章。

推升电池需求的主力来自电动车,一台电动车需要7000颗电池,特斯拉的高端车款甚至用到8000颗电池,刺激电池产业出现千倍成长。而在电动车之外,全球能源转换的过程,电池的应用场景也越加多元化。

詹佳(峰)指出,虽然目前电动车的动力电池为需求的主要来源,但电池未来的应用场景远不止于此。以储能装置来说,目前最直觉的联想就是电动车充电站,如同燃油车需要加油,若未来电动车将取代燃油车,充电站势必得广为铺设,而充电站简言之就是一座座储能站,没有储能装置,电动车的里程焦虑就难以解决;也就是说,全球政府想提高电动车渗透率,储能装置必须率先普及。根据Morgan Stanley研究,储能装备电容量预料从2020年至2040年将出现千倍成长。

詹佳(峰)表示,目前电动车多以充电式为主,换电式由于各家车厂规格不一,导致难以推行,但近期电池龙头供应商推出「可组合式」换电系统,或有机会让换电式重回主流。换电式对于电池供应商尤其有利,除电池用量更高以外,也因为充电式为一次卖断,但换电式等于是「电池订阅制」,能带来长期稳定现金流。

#全球 #系统 #中信电池及储能 #电池 #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