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採取「竞争性共存」的遏华政策,可能在多边经济组织内强行加入政治性涉华条款,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蔡彤娟呼吁,美国呼吁中国进一步购买美货同时,中国可同步要求美国开放高科技技产品「禁令」;在关税议题上要作好降税要求,补贴议题上据理力争,并关注美国可能抛出的各种贸易新要求。
蔡彤娟指出,美国竞争性共存的前提还是竞争,竞争为主导,合作为辅助在风险管理的前提下,不再为合作而弱化竞争,并且把握三个方向:一是明确对华关系中哪些属于竞争范畴,哪些不属于竞争范畴;二是重新调整对中美合作的成果预期;三是重建对华政策的决策过程。竞争之后才是共存,共存是不得已而为之。
蔡彤娟认为,在多边经济组织机制内强行加入政治性涉华条款,有可能成为拜登政府在经济上遏制中国的常态化手段。一旦中美关系恶化,在极端情况下不排除美国推动建立将中国经济排除在外的另一套国际经济体系。
他称,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在去年年底到期,下一阶段中美将对协定实施情况进行沟通,对因疫情影响而未实现的协定目标进行适当修正,对第一阶段协定未涉及内容进行协商。
蔡彤娟表明,首先,美方可能督促中国落实因为疫情而没有完全履行的条款义务,要求中国进一步加大对美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力度,对这一点要做好应对预案,可要求美国放开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提前准备清单。
其次,在关税议题上要准备好产品清单和降税要求,在补贴议题上据理力争,阐述中方作出的努力,涉及到「中国制造2025」的产业补贴,要捍卫其正当性、合法性,同时做好应对美国新一轮「301调查」的最坏打算。
蔡彤娟也直言,要关注下一阶段可能出现的新议题,如美国贸易代表戴琦关注并擅长的与进步主义愿景相关的劳工议题(强制劳动、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智慧财产权问题、国有企业中性问题、网路安全议题以及除金融服务外的其他服务领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