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肉眼看不到的微真菌,是敌?还是友?科博馆今天起推出《眼不见微菌—微真菌特展》,并表示,人类的饮食与生活处处充满着微真菌,不只用于饮食、还能用于治病,包括酒类、红麴、豆腐乳、起司等发酵调味品、食品,甚至化妆品、医疗用药等。然而,食物发霉、人体健康状况不佳引发真菌性疾病等,也能让人闻之色变。
《微真菌特展》展出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多年来典藏的真菌标本,并与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合作,透过装置、影片、照片及封胶菌盘等多元形式,展出微真菌菌株,并推出拟人化Q版微真菌人偶亮相,将展至今年11月27日。
策展人黄俞菱博士表示,微真菌和其他生物、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特展展出科博馆在发现、保存与研究真菌的生物多样性,并从生态、生活、与学术研究等多元面向介绍微真菌;策展人张瀛则指出,人类肉眼看不到的微真菌,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与不同的生物、物质与环境交互作用,就可能带来「好」或「坏」的影响。
特展规划四大单元,在「真菌世界」单元展区,可从窥视孔互动装置与菌盘一探微真菌真面目;「是敌是友?」单元则以植物真菌、地衣和虫生真菌为例说明共生关系;「生活中的好、坏菌」展区,展出人类饮食与生活的微真菌,举凡酒类、酱油、味噌、红麴等调味料,豆腐乳、起司等发酵食品与清洁剂、医疗用药等。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