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今(8)日上午10时举办「日本食品输入管制措施」记者会,宣布解除管制多年的日本食品输入条件,意即解禁所谓的日本「福食」,或反对者直言的日本核食,国内外高度关注。其实,日本「福食」叩关不只一次,但每次都引发不小民意反弹,《中时新闻网》特别整理懒人包,让读者了解此一争议事件来龙去脉。
一、什么是「日本核食」?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发生地震矩规模9.0强震,是有纪录以来在日本发生规模最大的地震,加上后续引发的海啸致福岛县的核电厂发生连串事故,最终造成辐射外泄,日本政府坦言周遭的蔬菜、畜牧、海产等均侦测到放射性污染。随后包含台湾在内共有55个国家及地区宣布禁止福岛县、茨城县、枥木县、群马县及千叶县等5县的食品进口。
二、台湾过去对核食的管制为何?世界各国相关管制又为何?
包括台湾、美国、大陆、欧盟、纽西兰、加拿大等国家与地区均曾对日本核食进行限制,如美国就曾限制日本14县、100多项农产品进口,直到2021年才全面解除限制;欧盟虽未禁止进口,但却要求特地地区或食品须附上辐射检验证明,一直到美国解禁后,欧盟才跟进。
到目前为止,仅剩台湾与大陆维持全面禁止核食进口,南韩则放宽部分限制,目前仅禁止福岛等8县的水产品进口。
三、我政府何时开始有开放核食的讨论,理由何在?
因日本有所要求,马政府时期曾有讨论要解禁核食,但因民意不认同,国民党未放行。民进党本也反对,2018年的核食公投更有779万人认为应持续限制进口,但蔡政府上任后态度开始有改变,2021年底莱猪公投结果有393万人认为应维持禁止进口、413万人认为可以开放,占总数51%,台湾又刚好叩关CPTPP,解禁日本核食方向脚步加快。
政院也在2022年2月8日宣布解禁日本食品输入管制,被不少人批评为开放日本核食、枉顾国人健康。
四、核食对健康的影响
福岛核灾导致碘-131、铯-137、锶-90等辐射物质外泄,儘管不同物质的衰落期有异,但有专家指出,铯-137的半衰期约为30.17年,锶-90的半衰期大约是29.1年,而福岛核灾发生至今仅11年,仍被视为有风险疑虑。
其中,人体的甲状腺因为容易吸收环境中的有机碘,并储存于甲腺腺中,因此各界对于碘131可能随着食物与水进入人体造成影响相当关注。日本东电为此成立调查小组,每年都对福岛县县民进行健康调查,2019年时曾发表中期报告称「现阶段不认为甲状腺癌与核辐射有关」。
林口长庚医院临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过去接受《中时》採访时则表示,铯137在环境中的半衰期约30年,在人体中也高达70天「算是非常久」,且铯137的性质如同钾离子,容易积存肌肉及内臟中,进而增加罹癌症风险。
五、在野党态度与民意?
因核食议题持续被讨论,2018年时国民党郝龙斌因此提出「反核食公投」,最终有779万人认为因维持进口限制,仅有223万人持反对意见,结果显示当时有78%民眾反对进口日本核食。
台湾民意基金会今年1月底针对日本核食解禁公布最新民调,结果也显示仅有3成9支持开放,仍有5成5的民眾选择不支持。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