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来,台北荣总医师陈一玮几乎全年无休,他一人包办全台八成的BNCT紧急医疗病例、九成五的脑瘤案例。国内外被判死刑的头颈癌、脑瘤病人,都向他求救,台湾BNCT为何如此需要他?
2021年的最后一天,台北荣总肿瘤医学部放射治疗科主治医师陈一玮并未停下脚步,一早就到医院,跟中国大陆17岁病患的家长视讯,说明硼中子捕获治疗(BNCT)事宜;下午又赶着撰写患者治疗同意书,当晚8点回家后,累到倒头就睡着,跨年夜就这样度过了。
全年无休从事BNCT,迈入第12年
2022年元旦,他用完早餐,立刻将治疗同意书拿给病患签署。但由于脑瘤实在太大,陈一玮原想劝退家属,当患者母亲拿出手机,他看到眼前落髮、被折磨到不成人形的女孩,正是照片中青春洋溢的少女时,心塞到说不出话来,不忍粉碎她们最后一线希望。
接着,他帮病人做各种检查,又花两小时详细解说。下午赶工写「紧急医疗」申请书,整理厚达三公分的公文资料、亲签几十份文件,还要请放射科两位主治医师签名,才能送到北荣的人体试验伦理委员会(IRB)审查。
元月2日,陈一玮南下新竹元培科大「医事放射技术研究所在职专班」上课,下午又赶回医院,继续写四位国人的紧急医疗申请文件。他望着来自海内外应接不暇的求助信件,语速愈说愈快,「每个家属都拜托尽快申请通过,我们是在跟死神拔河,得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抢写报告、抢送申请公文。」
三天连假一溜烟消逝,元月3日一上班,他接到IRB的通知,又得撰写成符合卫福部的申请格式,备妥所有资料,以急件送出,并默祷「尽速通过审查治疗,病患、家属渴望回家过春节。」
就这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全年无休从事BNCT,已迈入第12个年头。一人包办全台八成的紧急医疗病例、九成五的脑瘤案例。国内外被判死刑的头颈癌、脑瘤病人,纷纷找上门。而支撑他走下去的动力,正是日本京都大学退休教授、现为大阪医科大学BNCT治疗中心主任小野公二的无私精神。
15年前,谁都想不到,陈一玮会成为台湾与日本BNCT的重要连结者。
这要从2007年一场由京都大学教授永田靖在台湾的研讨会说起,甫升任主治医师的陈一玮正在寻找研究方向,他知道日本BNCT成果丰硕,透露想去日本学习的念头,永田回应说,「大学时指导我学长的小野公二教授,就是日本BNCT界的第一把交椅。」
2008年底,陈一玮与时任清大原科中心主任的周凤英及相关同仁,到日本北海道札幌参加日本放射肿瘤学会年会。会后首次遇到小野及其团队,求知若渴的他们询问很多问题,但并未得到日方热情回应。
直到陈一玮不断与小野互动后,事情有了改观,对方不仅同意他在2010年,免费到京都大学原子反应炉中心进修一年,从事临床患者BNCT治疗及基础动物细胞实验,还敲开台日交流的大门。
一生悬命精神,感动日本权威教授
身为哈日迷的他,英、日、国、台语四声道切换自如,钻研日本歷史,对战国时代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故事瞭若指掌,而且认真学习,很快就赢得小野认可,将所学倾囊相授,甚至还曾开玩笑对其他日本学生说,「你们懂的日本史,还没有陈一玮多呢!」小野将其视为得意门生,带他参加京都重要祭典活动,还将「陈一玮」的名字列在京都大学BNCT建构中心的纪念文册里,是协助住友重工发展加速器的成员之一。
2015年,小野退休时,特邀他到京都参加欢送晚宴,每年元旦也会寄贺卡。陈一玮随即秀出2022「虎年日语电子贺卡」,师生深厚情谊溢于言表。
小野的职人精神,更深深影响着陈一玮:一生只执着做一件事。当年,他看到60多岁的国际大师事必躬亲,自己做实验、还帮老鼠打药。「我唯一能报答老师的,就是将所学分享出去。」
回台后他全力投入BNCT临床试验,北荣也逐渐形成合作团队,加快治疗脚步。对日本了解透彻的陈一玮说,日本是「慢熟」民族,一旦认同就赤诚相待,后来双方关系友好,日方对团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陈一玮对BNCT是一生悬命,他的执着与努力感动小野教授,让小野教授每天在早上5、6点,就回信解答我们的疑问,对台湾BNCT发展助益甚大。」周凤英说,陈一玮的开放胸怀,是启动台湾BNCT临床治疗、紧急医疗的关键人物。
最令清大原科中心一等核能师刘鸿鸣佩服的是,他主动到医疗院所的晨会(7点至8点),跟肿瘤医学部、放射科的医护人员宣导BNCT。「我跟周凤英老师帮忙讲解,但他要联繫所有细节,还印小手册到学校、研究机构发放,从一场仅三个人到现在坐满八成,他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刘鸿鸣说。
连住家都买在北荣后面,走路三分钟就可以到医院,病人如有需求,立马赶到。一天还当成三天用,即便每日从事一般病人的放射治疗已达极限,工作量是平均水准的两倍,还要抽时间处理雪片般飞来的海内外求助信件,用视讯跟国外病患解说BNCT、写申请报告、紧急送公文、通过后再带病人到清大治疗。
随着通过审查的案例愈来愈多,他充分运用零碎时间,堪称「时间管理大师」,连受访也是分段谈话,把握分分秒秒。「没有使命感的人,绝对做不到这些事,」一起治疗病人的刘鸿鸣肯定地说,「他全心全意投入BNCT。」
跟他相处过的人,都被他的热忱感动。北荣肿瘤医学部蓝总医师说,他从不喊累,对同事、学生非常好,耐心对待病人,解说非常详细,平均每位病人要花20分钟时间。
每当陈一玮带病人到清大治疗时,一定同搭救护车,从旁照料并安抚病人情绪,从不坐公务车,如果当天是两位病人,来回会搭不同车辆,以示公平。
从2011年至今,他与北荣团队进行150个紧急医疗案例。病患、家属对他们说过的「谢谢」不下数千声,病床、门诊间令人动容的故事,更是不计其数。
2019年,有位90岁老荣民脑瘤持续变大,某医学中心束手无策,转介到北荣。老伯经治疗后,復原状况良好,每三个月要做核磁共振追踪,每当陈一玮带他看萤幕中的脑瘤明显改善时,老伯总是「如获重生」般痛哭流涕,一旁的妻儿也露出感激不尽的神情。
推广BNCT教育,善尽传承使命
经过十几年努力,儘管多数医院都认识BNCT治疗法,但真正付诸行动,仍只有北荣一家,很多病人都是从其他医院转介过来,「我希望有更多医院、医师投入,」他甚至还兼任阳明交大医学系助理教授、也在元培科大在职专班上课,就为推广台湾BNCT教育而扎根。
所以,每次陪病人到清大治疗时,他一定会带实习生、硕士生到场学习,即时解说临床经验。他对一位阳明交大的研究生说,你的师公根本想不到自己被搜藏在图书馆的BNCT学术论文,可以让台湾在10年内进入临床试验,救助许多病人。
这位学生回应说,「我看到老师您的治疗成果非常讚嘆,简直就是台湾的奇蹟,发现这是重要的医疗趋势,所以我的硕士论文,就是写跟BNCT相关的主题。」
其实,这就是陈一玮最想看到的:后继有人。如同小野将一生所学教授给他,他也正在做传承的工作,壮大台湾的BNCT治疗团队,以造福更多病人。
陈一玮
现职:台北荣总肿瘤医学部放射治疗科主治医师、阳明交大医学系兼任助理教授、清大核工所合聘助理教授
经歷:京都大学粒子放射肿瘤研究中心研究员、北荣肿瘤医学部住院医师、总医师
对BNCT的贡献:将日本BNCT医疗技术引进台湾、开启台日交流大门、治疗国内外八成的紧急医疗病人
本文作者:彭杏珠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2月号428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