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县文化局与卓溪乡登山协会等团队,上月花费10天,以人工徒步背负材料方式,深入日据八通关越岭道内2驻在所,修復炮库原有风貌,并清理遗构。(花莲县文化局提供/罗亦晽花莲传真)
花莲县文化局与卓溪乡登山协会等团队,上月花费10天,以人工徒步背负材料方式,深入日据八通关越岭道内2驻在所,修復炮库原有风貌,并清理遗构。(花莲县文化局提供/罗亦晽花莲传真)
花莲县文化局与卓溪乡登山协会等团队,上月花费10天,以人工徒步背负材料方式,深入日据八通关越岭道内2驻在所,修復炮库原有风貌,并清理遗构。(花莲县文化局提供/罗亦晽花莲传真)
花莲县文化局与卓溪乡登山协会等团队,上月花费10天,以人工徒步背负材料方式,深入日据八通关越岭道内2驻在所,修復炮库原有风貌,并清理遗构。(花莲县文化局提供/罗亦晽花莲传真)

山林开放后,横越南投花莲交界的日据八通关越岭道是山友的热门登山路线之一,沿线56座日据时期驻在所遗构中,又以华巴诺驻在所及别称多美丽的十三里驻在所最具特色,花莲县文化局继2020年委外组砌多美丽人字砌石驳坎,恢復史蹟昔日原貌后,上月再花费10天,以人工徒步背负材料方式,深入2驻在所,修復炮库原有风貌、清理遗构,留存歷史纪录。

文化局指出,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为压制拉库拉库溪流域内大分地区的布农族人,在1920年设置华巴诺驻在所,配置5名巡查及6位警手,建筑群包括驻在所本体、双拼宿舍、炮库、厕所及澡堂等,设置三吋速射炮、山炮、旧炮各1门,且炮库内俄制三吋速射炮,为1904日俄战争的战利品,做工精良,保存状况尚佳。

文化局2019年曾委外进行全区测绘作业,绘制现况图及復原图,并建立文物清册,由于当时仍存的双拼宿舍,去年疑受圆规颱风摧毁,已全部倾倒于地,为维护三吋速射炮保存的环境,今年委外进行炮库修復工作。

不过华巴诺驻在所位于崎岖山径的深山里,须徒步3天才能到达,且修復所需的建材、工具均得靠人力搬运,因此此次整修尽量将建材与工具轻量化,并就地取材。而工作人员也依照日据时期的工法,参考老照片,先扒除屋顶腐植层,钉上帆布,并以当时日本人採类似土居葺的屋面作法,以树皮作为防水夹层,并修补墙板、增补佚失垂木,歷时3天完成,还原炮库原有风貌,并提供三吋速射炮乾爽的保存环境。

另座十三里驻在所,设置于1921年,1944年裁撤,因距玉里十三日里,日文又称为トミリ(Tomiri),而别称多美丽,虽然驻在所木造建筑群迄今已消失,但下层平台邻近越道路的驳坎,以片岩採人字砌构筑,南北两侧的越道路皆以「浮筑桥」形式构造,与现地自然景观成优美的歷史文化路径。

文化局前年委外进行驻在所主入口北侧的驳坎修復及敷地遗构测绘,上月再度委由木本设计及卓溪乡登山协会组成工作团队,前进十三里驻在所,清理驻在所的地坪及地表遗构,移除表层腐质土,厘清驻在所建筑群的配置并测绘图面。

文化局表示,这次向文化部争取再造歷史现场专案计画补助,由专业团队携手在地布农族人,上月18至27日前往华巴诺驻在所及十三里驻在所,进行炮库整修、地坪清理等歷史遗迹保存工作,让20世纪初殖民炮火深入拉库拉库溪流域,及布农族人为其尊严与生存而奋战的歷史,得以保留下来。

#遗构 #委外 #三吋 #驻在所 #十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