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袭,许多餐饮服务业、店家受创,仍然有很多业者逆势突围,创造亮眼营收,社团法人台湾服务业发展协会总顾问李培芬认为,疫情是一个变局,考验业者的应变能力,服务业应把握这一次疫情的机会,做好升级转型,为疫后发展做准备。
商业服务业的加盟连锁是以区域授权的方式,短期取得授权费用,长期供货并提供辅导营运模式,如统一旗下的星巴克是由美国授权来台湾,7-11便利店则是日本授权在台湾经营超过四十年,是快速拓展国际市场的不二法门。
云端厨房、餐饮零售化 创新授权打开新出路
如法炮制,台湾的商业服务业长期往海外发展,尤其是餐饮、茶饮业,像是歇脚亭、日出茶太、雅茗-KY等主力市场都在国外,儘管疫情严峻,这些品牌茶饮仍维持一定签约比率,凭藉创新思维的灵活应变,走出新格局。
李培芬观察,这一波疫情,台湾的连锁业展现无比的韧性,以切细授权的方式,取得加盟商的信任,包括授权云端厨房及餐饮零售化两种模式,降低加盟商的解约率,创新授权打开新出路。
不同于中央厨房,「云端厨房」是一个分散式厨房的概念,考量到外送平台配送半径,在各地设置厨房店,消费者在手机下单后,由云端厨房直接出货配送,省去实体店面的人事管销,更容易打动国际加盟商签约的意愿。
「餐饮零售化」是指过去只能堂食或外带,现在将内食的餐点转变为食品在量贩通路或网路上销售,例如,瓦城向来以桌菜为主力营收,疫情警戒无法内食,开发冷冻水饺外送,抑或是饮料店茶汤会和食品业合作开发酥烤荞麦,搭配奶茶在超市贩售,对店家来说,都是新形态的商业模式。
跳出旧有框架 跨界争取更多技术资源
李培芬指出,餐饮和食品是两种不同的产出方式,「现场煮很好吃,不代表可以变为冷冻食品」,餐饮变为食品不仅牵涉食安法规,还包括保鲜、保值及量产的可行性,餐饮业者必要打破自我疆界与食品业者合作研究开发新产品,缩短研发时程。另外,食品上市之后,除了自有店铺之外,更必须外联其他销售平台及通路,对于原本只熟悉餐饮的业者又是一大考验。
餐饮服务业要跳出旧有的框架最大的挑战,李培芬认为,就是思维的转变,「人无法做到自己想不到的事」,疫情考验业者的应变能力,中国人说,「穷变通久」,思维创新与转变,才能不被时代洪流所淹没。
改革创新 四大重点转变思维
思维的转变,首先是「跨界」,一家公司不可能专精所有的事情,也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用过去的能力面对未来的变局,因此,必要伸出友谊的手,结合更多的技术和资源,累积创新的能力。
她举例,台湾本身是茶叶王国,每年进口三万吨廉价茶、出口一万吨高级茶叶,可是有「国饮」之称的珍珠奶茶採用台湾茶的比率极低,基于ESG友善环境的理念,降低碳排最好的方式就是购买本地的物产,近几年,她带着茶饮业者及茶农积极拜访茶改所,期望藉由跨界的专业,带给台湾茶产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学新」,不要活在过去的骄傲,经营者要有所警醒,时代在改变,要提高学习力,赋予企业及员工新的能力,包含过去来不及学的及未来必要会的能力。
第三,搭上数位潮流。未来只有数位化企业及非数位化企业,而能存留的只有数位化的企业,企业必要把握这一次疫情转变为数位化的企业。
第四,以顾客为中心。过去重视营业额及获利,数位浪潮来临,现在更重视顾客数,尤其是常跟公司往来的重量级顾客,藉由数据化管理切中核心,必要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商业运转。
中台营运 引导回购 刺激消费
新通路来自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不管是从线上到线下,或由线下到线上,OMO的界线已开始模糊,其实就是「全通路」的打开。但事实上,「全通路」是一个假议题,因为并不是所有通路都上架就是最好的方式,企业必须有所抉择,聚焦在人流聚集的地方,用最省力的方式向顾客靠拢。换句话说,不管是天网地网、线上线下,最后经营的乃是「人网」。
「累积顾客数,进而掌握顾客数据,是这一次疫情中,商业服务业最大的转变」,数位化浪潮,并不是坐在店里等顾客上门,必要透过新的科技思维,主动招回客户,产生新的商业价值,而首当其衝的就是「中台营运」的建置。
何谓「中台营运」?数位平台分为前台、中台、后台三部分,前台与顾客互动,负责收集顾客资料,后台则负责运算,中台则是依据后台运算后的数据,模拟或预测顾客消费行为,甚至抛出引导消费者回购的机制,增加顾客上门的频率。
以李培芬所辅导的麦味登为例,过去麦味登已建立CRM系统,分析每个地区分店不同的消费趋向及顾客喜好,疫情期间进一步驱动顾客到访比率,例如,一位顾客过去一周消费两次,每次都点火腿汉堡,店家希望他一周到访三次,赠送一张十元的优惠券,或是推荐产品组合,汉堡搭配新研发的咖啡饮品,刺激另一个消费。
为顾客创造更好的体验、价值
李培芬认为,在OMO的跨界里,手机就是最好的沟通介面,现在店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如何快速提升营收,而是如何让顾客加入会员,可以长久经营,如此一来,经过运算的顾客分群,不仅可以建立顾客群像、模拟顾客图谱,进而引导顾客消费。
以顾客为中心的营运思维,不仅适用在连锁餐饮业,其他服务业如SPA业、婚纱业更是如此,疫情期间必须分区分流,很多业者採线上预约,有预约就会留下资料,方便后续的追踪服务,一方面增加客量、一方面销课单,消费者也慢慢养成预约的习惯,疫情反而是经营会员的最好时机。
破坏式创新 由心发起改变的喜悦
李培芬把创新分为三种层次,商品服务创新、店格创新、业态创新,最高层次的业态创新,就是经营型态的转变,UNIQLO从传统服饰店跳出,定位快时尚店,就是一种业态创新,COSTCO别出心裁以会员制吸引顾客上门,带来可观的营收,业态创新有一个很强的能量,可以颠覆整个行业,甚至带来毁灭性的创新。
最后,李培芬强调,面对外在的变局,「一定要从心里面来改变」,而不是因为疫情,迫不得已要转型,创新是为顾客创造更好的体验、更好的价值,「心里要有点感动、有点情怀、有点要改变什么的喜悦」,如果是被迫要改变,就不会有好的创意产生。
丢掉受害者的情绪,「不只是疫情,因应数位时代来临,心悦诚服地要跟上,甚至超越时代的节奏」,更积极的想法,应该感谢这场疫情,让青蛙在急速升温的沸水中跳出来,快速应变而不致在其中慢性死亡。
本文作者:蔡武穆
(本文摘自《理财周刊1120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