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假过后身材走样,血压、血脂等数值也濒临失控时,想要以运动调理体能,又怕过高强度会让身体负荷不了,快步健走是首选运动。但是「有走」不代表「有效」。专家指出,健走时有2大指标能检视自己的运动强度是否达标;此外,健走时的姿势也会影响运动成效,尤其对于「瘦小腹」的效果更有决定性影响。

桃园敏盛医院心臟内科主任陈念中医师指出,「每个人体能不同,但可以用(220-年龄)X0.85,计算每分钟该达到的心跳速率,以这样的速率持续维持30分钟不中断的健走,才是对心血管有效维护的有氧运动。」

以健康的50岁壮年人为例,强化心血管的运动,建议达到让心跳每分钟144次的强度并维持30分钟,才是有效。若已是慢性病患者,最好先谘询医师,共同找出最适宜的强度。健走之所以成为心血管专科医师推荐的运动项目,主要是因其为最贴近生活习惯的运动模式,方便在日常中的畸零时间就做到。

●2徵兆检视:你只是散步不是健走

专家指出,除了随身佩戴行动装置检测心跳速率之外,最简单辨识健走的运动强度是否达标,可以检视2种状态:

1.还能一边走路一边唱歌、说话

如果一边健走,一边还能脸不红气不喘聊天或唱歌,表示走路速度可能要再加快些,或是加上坡度、楼梯等变化,才能提升心律到有效程度。

2.没有流汗

不论天候状态,健走时若是连脸、身体都没有流汗,大多也是心跳率未达标的指标。

●抬头挺胸收小腹 健走姿势是效果关键

日本復健专科博士安保雅博医师及物理治疗师中山恭秀在《好好走路不会老》书中建议,每天不需要固定走多少步数,反而要看当天的天气、身体状况做适度加减,重点不在「走了多久多远」,而是强度够不够。专家建议快走的方式:

(图/中时新闻网陈友龄制图)
(图/中时新闻网陈友龄制图)

1.步辐拉大:

比平常走路更加大每步间距,不用刻意勉强跨大步,而是能感觉正在跨大步就好,即使步辐只加大了1公分也没问题。

2.脚跟先着地

可以吸收脚步衝击,并将身体重心移前,保持身体平衡。

3.脚尖将身体往前推

可以训练肌群肌力。

4.手肘向后拉 带动双手摆动

手部着力应是向后拉,然后自然向前摆动,不需刻意大幅往前或往后。除了藉由双手摆动形成推动力,也藉此锻炼体干,稳住行动重心。

5.眼光向前看 肩膀放松

除此之外,物理治疗师简文仁指出,许多人平常就习惯驼背、凸小腹、拖着脚步走路,建议在健走时要注意自己的姿态,抬头挺胸、收小腹,记得调整呼吸不要憋气,也不需要刻意用力踏步,脚步轻缓自然落地即可。

健走时维持抬头挺胸,但也不需要刻意将腰背后倾,打直脊椎中线是最佳姿势。(示意图/Shutterstock)
健走时维持抬头挺胸,但也不需要刻意将腰背后倾,打直脊椎中线是最佳姿势。(示意图/Shutterstock)

●健走后记得拉筋伸展、补充水分

健走能带来的好处眾多,包括:

1.控制体态:

健走可以让身体大量的肌群同时运动,保护脊椎、维持躯干的稳定,减少下背痛,还可以增加热量消耗,有利于控制健康的体态、调整腰围,并能降低骨质疏松、肌少症等衰老症候群危害风险。

2.预防慢性病:

健走与慢跑相比较温和不易受伤,却有助调节血压、血胆固醇,预防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3.舒缓忧郁:

研究数据显示,每日只要至少维持规律且超过15分钟的健走,就能刺激体内脑内啡的分泌,帮助调整情绪、舒缓压力。

简文仁治疗师提醒,达到强度的健走就是有氧运动,记得开始健走前要做好暖身才能保护关节;要结束快步健走时,不要马上停止或坐下来,要留3-5分钟缓步走,让心跳逐渐和缓下来。

进行健走时,尽量维持携带水壶和毛巾即可,不要背过重的背包,同时也要记得适时补充水分。健走结束后要记得伸展筋膜,帮助肌肉放松,这些诀窍都让健走的好处发挥到最大值,事半功倍。

#今日最健康 #健走 #运动 #散步 #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