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称,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为中国制造从微笑曲线底端向两端攀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以0.01秒之差就会决定奖牌归属的短道速滑项目为例,一套优秀的比赛服既要具备减阻效果,还要能承受碰撞中冰刀的切割,这些性能的实现,融合了数学、电脑图形、材料力学等多个学科技术。在过去,中国选手的速滑服只能从国外订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今中国奥运选手穿上自主研发世界级水准的比赛服驰骋赛场。
首辆大陆国产雪车、体型庞大的雪蜡车、新型奥运版復兴号智慧动车……北京冬奥会上,一个个「中国创造」,既是中国制造自主创新的见证,也为北京冬奥顺利举办提供强有力保障。也看到了「中国制造」的蜕变,与中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曾几何时,处在微笑曲线底端的中国制造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近年来,中国制造从低端跃向中高端有了坚实的基础,此次冬奥,从「水立方」到「冰立方」,挑战无处不在。仅仅是在泳池上搭建冰场结构这一项,就耗时116天,编制35个制作及施工方案,绘制了485张设计图并进行35次试验,最终选定综合指标最优的钢结构支撑加混凝土预制板组合方案。
喷漆、冻水、控制冰温,为给赛会制作高品质冰面,制冰师精心雕琢每一寸、每一层冰面;18道生产工艺、20道品质检验,一枚枚熠熠生辉的奖牌,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为了还原冬奥制服设计独特的顏色,设计师以1平方厘米为单位,一个点一个点进行对色。「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