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卫生下水道工程处计画兴建滨江水资源再生中心,该案今二度闯关环评大会,多名环委认为邻避设施应落实异味和水质监测,避免死鱼事件发生风险,同时要求检讨污泥消化处理和再生能源发电可行方案;由于基地邻近松山机场,当地里长也抨击徵地设景观台、停车场恐造成飞安疑虑,最后环评会决议,1个月内补充资料后再审。

台北市政府评估,至2032年北市污水量将达每日95.73万吨,超过北市现有内湖、迪化2座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量能,若滨江水资源再生中心新建完成,除满足北市基本污水处理需求,也提供再生水作为多元供水来源,该基地邻近松山机场,总面积共5.05公顷。

环评大会开始前,多位居民忧心,于基隆河中游设置滨江厂恐造成河川污染;当地大佳里长庄钦亿也强调不赞成建设水资中心,抨击市府40年不作为,如今却扩大徵收来盖景观台、停车场,将造成飞安疑虑,且中山区位于台北中心,未来发展恐受飞安限制影响地方建设。

环委林文印认为,开发单位应说明如何降低异味气体逸散、发生异味事件后谁来负责,且目前仅规画一季监测一次,不足以作为连续数据来看,环委顏秀慧则要求说明异味巡检频率,并质疑地方有高达8位里长反对建议,和开发单位所做的民调有所出入。

环委张尊国则忧心会有死鱼事件发生,也建议新世代的污水处理厂应强化排碳效能,但目前只看到太阳能板设置的规画,应再加强说明。环委杨之远、龙世俊表示,气候变迁之下,地表高温不断,恐影响设备维护和操作。

环评委员、主席林镇洋强调,水资中心属邻避设施,若要声称能成为环境友善设施,建议开发单位设立专章,并由专人追踪、监督。

开发单位卫工处回应,绿电部分受限于飞安限制,不能在当地设置太阳能板,未来会找卫工处其他厂增设,达到审议规范要求的5%面积,用此方式取代购买绿电;至于异味部分初估应不会扩散,但未来会做连续监测系统,并搭配每季一次监测,做定期、连续的数据比对,且厂内24小时都有人员留守,民眾若有异味事件陈情会立刻处理,未来也会将承诺写进专章内。

歷经2小时讨论,环评会最终未通过此案,要卫工处下次加强说明滨江厂开发的必要性,开发单位也应于1个月内,针对如何落实异味监测、异常事件应变处理措施和通报方式、污泥消化处理、再生能源发电可行方案、降低死鱼事件风险评估及土地徵收状况等资料补充送件审查。

#环委 #异味 #滨江 #监测 #飞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