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台湾海洋大学食品科学系与食品安全所教授林咏凯、学生蔡承融以卵白、豌豆蛋白、结兰胶及海藻胶等食材,运用3D列印技术打造合适老年人吃的蛋奶素仿生牛排,且以人工智慧演算配方开发出不同硬度与质感,未来可仿造不同肌肉组织,此研究更登上国际期刊《未来食品》。
林咏凯表示,台湾即将迈入超高龄社会,许多长者因牙口功能退化、吞咽困难,无法享受美食也容易营养不良,以人工智慧演算配方,可以因应各年龄族群,制作「个人化食品」,且仿生牛排使用的材料成本低,能改善全球农粮危机、减少动物无谓牺牲,以及畜牧业对环境衝击,该案目前已申请美国专利,未来商机可期。另外,除了以3D列印外,也可使用调理粉包方式,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后,以果汁机均质,注入一般容器微波,即可制成。
海大指出,随着健康意识抬头,植物性蛋白饮食在餐饮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且在新冠疫情衝击下,牛肉的供应链仍在重建中。据富比士报导,牛肉的价格是过去30年来最贵的时刻,估计牛肉的通货膨胀达33%。据联合国预测至2025年全球总人口将突破90亿,如何兼顾联合国永续「零飢饿 (Zero Hunger)」指标,开发未来食品是全球食品工业的难题。
海大提及,食品3D列印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想要的形状与质地,被认为是有机会突破难关的食品技术。不过,蛋白质较难塑造堆迭,且难以仿造肌肉组织,国际之间较少有学者能开发3D列印牛排。
林咏凯与蔡承融将前述研究成果于去年12月31日投稿后,不到1个月被国际期刊《未来食品》(Future Foods) 接受发表。林咏凯兴奋提到,自己是第一个被刊登在Future Foods的台湾团队,将持续专研。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