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作家的美食书籍在台湾发行,遭出版社擅自将「大陆」替换为「中国」,闹了「哥伦布发现新中国」的大笑话。这反映了两岸政治气氛低迷下,「反中」的政治正确笼罩台湾社会,让出版社须先自我审查。但回归法律本身,「大陆地区」本是中性词,不该随便抹红。过去大陆猎巫式的强制要求航空公司改名,让台湾反感,如今台湾有出版社出现这样的失误,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中共、中国、中国大陆、大陆、内地」,这些都是描述对岸常听到的词汇,看似指涉对象一样,其实同中有异。「中共」强调的是党的角色及政权;「中国」是在国际关系上惯用,如中美、中日、中欧关系;「中国大陆」或「大陆」,针对的是两岸关系语境;「内地」则专指大陆与香港、澳门的关系,港澳人称大陆为「内地」,不过有些台湾艺人受香港影视文化影响,常错称「内地」而不自知。
在民进党抗中保台的政治正确下,原本中性的「大陆」一词,这几年突然被扣上红帽子,但翻开《宪法增修条文》第11条:「自由地区与大陆地区间人民权利义务关系及其他事务之处理,得以法律为特别之规定」;《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第1条也指出:「规范臺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之往来,并处理衍生之法律事件,特制定本条例。」
这两部权威法律都是以「大陆地区」称呼对岸,别忘了,蔡英文总统曾多次宣示要以《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且蔡总统的其中一个重要经歷,就是担任「大陆委员会」主委。
低迷的两岸加上反中的氛围,让好多事都变得敏感。去年夏天东京奥运时,归化台湾的乌克兰体操选手瑞莎,写上「中华队加油」,却遭台湾网友洗版批评「谁跟你中华」,让瑞莎赶紧改口「台湾队」;艺人小S使用「国手」一词,则被大陆网友指是台独,不过大陆官媒为其缓颊,呼吁大陆网民要「多多了解纷繁复杂的台湾社会,要学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理性对待,防止好心办坏事。」
同样的例子,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2018年6月在回应天安门事件周年时曾说 :「大陆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大陆人民最有发言权,民进党当局领导人和民进党没有资格说三道四」,但有些绿媒在报导时,同样反射性地将「大陆」替换为「中国」,使得逻辑上变成大陆官员把台湾人排除在中国人之外,因而让一些台湾网民自嗨,以为大陆「官方认证」台湾人不是中国人。
其实当时绿媒犯的错,跟这次出版社一样,只是因为符合当下的政治正确,所以将错就错,还可以激发一波满满的「台湾价值」。
前阵子马来西亚歌手黄明志的「玻璃心」一曲爆红,暗喻大陆官方到民间社会在遇到敏感议题时的脆弱易怒,但反观台湾在面对大陆时,有时也不遑多让。
两岸的分歧需要正视、处理更要务实,跳膝式反中只会加深两岸鸿沟。当更多台湾人能够理解「大陆」一词的真正内涵,或许还能成为两岸关系改善的契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