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拍摄高雄内山地区影像的是谁?答案是约翰・汤姆生(John Thomson)。1871年,苏格兰摄影家汤姆生与宣教士马雅各医生搭船从厦门到高雄,开启二十余天的臺湾行旅,从打狗港(现今高雄)至臺湾府城(现今台南),更向东深入甲仙、荖浓、六龟里(现今六龟)等地,留下59张照片和游记,惊艳世界。一百多年后,「甲仙柯南」游永福偶然看到一张汤姆生拍摄的风景照,从此踏上长达18年的追寻之路……
游永福,一位甲仙小书店的老板,投注18年追寻汤姆生百年前的足迹,他以侦探式的踏查,比对每张照片拍摄地点,挖掘出许多动人的故事,并出版着作《寻找汤姆生:1871臺湾文化遗产大发现》,带领读者回到150年前的南臺湾,认识平埔族群西拉雅族与大武壠族的生活细节。
追寻汤姆生马雅各之路
高中毕业后,游永福因一分之差落榜,喜欢看书的他先后到盐埕和台北的书店工作,几年后于淡水开设「普门书局」,然而,高涨的房租压垮营运,只能结束营业返乡。回到甲仙,游永福重启书局,原本想当个诗人,却被旗山作家江明树评论「诗中没有芋仔味、笋仔味」,并鼓励他尝试甲仙文史调查,一个转念,催生出臺湾最详尽的汤姆生研究。
游永福与汤姆生,两条不同时空的剧情线在2001年交会,当时游永福开始投入甲仙文史研究,苦于甲仙的清朝文献资料稀少,偶然翻到一本《法国珍藏早期台湾影像》,其中一张溪谷风景照引起他的好奇,这张照片正是汤姆生拍摄的〈甲仙埔与荖浓间的山溪〉,百年前家乡的地貌和汤姆生游记中描绘的平埔族迎宾晚会深深震撼游永福,「太精彩了!这些都是臺湾的宝藏。」从此,游永福像个狂热的小粉丝,带上汤姆生的照片,追寻百年前的歷史。
甲仙柯南,解密老照片蛛丝马迹
透过百年前玻璃底片上的影像,重建汤姆生的旅程并不容易,除了少数标示清楚的教会,许多人文地貌皆已改变。游永福于2006年启程踏查,那张甲仙溪谷照片是解谜的起点,他以在地人的了解,锁定白云仙谷为拍摄地,然而当时白云仙谷有许多人工设施,与汤姆生的照片相去甚远。2009年莫拉克风灾侵袭之后,游永福再次前往,只见到土石流无情摧毁一切,后来又歷经几次颱风冲刷,2015年第七次进入白云仙谷,惊讶的发现,人工设施皆被大水冲走,瀑布岩层露出原貌,汤姆生眼中的壮丽溪谷终于重现,他笑着说:「过程很辛苦,可是找到正确地点很有成就感,我用快乐来支撑研究!」
怀抱侦探柯南的精神,以照片和游记为线索,游永福展开长达18年的调查。跟着游永福实地走访汤姆生旅程尾声的下榻处,黑白照片中,大武壠族人站在茅草房前合影,下方手写字迹标示「Hong」姓家庭,游永福告诉我们,一般英译为「洪」,但进一步抽丝剥茧就会发现,接待汤姆生等人的应为当地大家族,而荖浓黄姓人口比例远远高于洪姓,且「黄」的闽南语文读音亦为Hong,如「黄昏」;再比对屋前左右两张照片中的山脉走势和竹林,终于成功找到当年接待的黄家。有趣的是,汤姆生为该家族留下3张珍贵影像的时间为1871年4月16日,而游永福找到黄姓后代的日期正好是2013年4月15日,经过143年,故事再次重迭。
「欧洲有朝圣之路,日本有熊野古道,我们也可以有〈汤姆生马雅各之路〉。」游永福正努力规划,以汤姆生的足迹为主轴,串连在地文化、生态、民宿及特色料理的一日至二日游程,带领旅人认识打狗、左镇、木栅、沟坪、杉林、甲仙、荖浓及六龟。寻找汤姆生的研究告一个段落,汤姆生的旅程未完待续,游永福期待这一条臺湾线性文化遗产路径,能为高雄内山地区带来新的亮点,留住文化歷史,也留住人。
了解更多请见:
本文作者:李晓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