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新金控支持的台新艺术奖,持续20年不间断的为大眾推举具深刻创见、形式卓着的展演作品,其彰显时代精神与当代思维的指标,也成为台湾多元文化的折射与印记,每季的提名发布、年度评选均是艺文界关注的大事,第20届17组入围名单发布。
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表示,第20届台新艺术奖9位提名观察人王柏伟、王宝祥、王圣闳、汪俊彦、吴孟轩、吴思锋、黄大旺、蔡佩桂、龚卓军经过独立提名,再经复选会议合议选出入围作品。本届被提名并同意参选总件数为110件,其中表演艺术因疫情的停演衝击,反映在提名数与入围数相对低于过往,110件提名中包含视觉艺术67组,表演艺术43组。
入围视觉艺术10组,表演艺术7组,入围的17组展演将于5月底竞逐「表演艺术奖」、「视觉艺术奖」(奖金各100万元),以及不分类的「年度大奖」(奖金150万元)三大奖项。
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指出,10组视觉入围作品风格迥异,巧妙地运用各类媒材,灵活设置展陈空间及场域调度,关注议题多元,包含杨登棋的《父亲的录影带─碧儿不谈》探讨亲族中对酷儿议题的迴避与和解、黄亦晨的《最后身影之后》直面亲密关系暴力创伤与救赎、黄立慧的《月桃B面》透过母亲的角色提炼出面对转型正义的感性层次、廖烜榛与黄奕捷的《复本》以净白的空间与残响,冷静召唤抗争运动的身体记忆、致颖的《总是春光乍现》突显当代影像机器与图像技术的政治/权力/种族问题。
本届也看到多起歷经长时间考察与田调,探索地方场域与大环境转化的互动关系之作。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说明,康雅筑的「棉花研究计画」以棉纺/织品为题,深度探讨消费文化如何影响传统产业与自然环境;林介文的《裹山》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以编织裹敷山林、战争与迫迁的伤逝;《土步.土语:洪政任研究展》透过对台湾摄影「野生派」代表人物的作品研究,以其异质图像突显台湾社会与环境灾害史;庄伟慈在臺湾当代文化实验场的《勒法利计画》细腻勾勒空间特殊肌理,并重探空间与城市关系。
此外,随着影像科技的发展,艺术家运用电玩及影音媒材于创作,手法及呈现方式耳目一新,如李奕凡的《不好意思?请问一下这个怎么打开》以「游戏引擎」与实时影像,开发电脑图形的美学特质与奇异时空。
本届7件表演艺术作品当中,以戏剧类作品比例最高,其中多位资深编导新创作品再次入围,包含赖声川导演以经典作品《暗恋桃花源》35年后补述恋人擦身的空白,演绎时代洪流下的缺憾,架构出重省冷战叙事视野之作《江/云.之/间》;王心心突破传统南管戏曲,一人吟唱出剧力万钧的《长恨歌》;王墨林导演分别与郑尹真、杨奇殷以「独角戏」反身翻掘莎翁剧作,《母亲.李尔王》及《王子.哈姆雷特》以演员身体与当代的生命政治辩证双双入围。
同样由崔台镐独角演出的《感伤旅行》,导演黎焕雄透过高度文学语境与牯岭街小剧场空间的纵深延展,作者精神信念与台湾左翼歷史脉络层迭交织,以此向文学作家陈映真致敬;魏隽展导演首次与编剧胡锦筵合作,作品《国姓爷之梦》将时间拉回大航海时代的台湾,多语交杂多权争夺,折射出台湾多重殖民/移民的繁复歷史;今年唯一舞蹈作品《共狂》,编舞家李贞葳与美国音乐家Dutch E首次合作,舞蹈结合现场鼓乐演出,以穿透性的声响解放/松绑疫情下的身体与精神状态。
17组入围作品将于5月下旬进行决选,预定5月28日颁奖典礼现场揭晓「表演艺术奖」、「视觉艺术奖」以及不分类的「年度大奖」三大奖项。除颁发奖项外,该基金会也将于4、5月间规划艺术奖系列推广活动,包括影音及媒体系列专访、台新金控一楼大厅装置展、「我心目中得主」网路票选等。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