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府统计,绿鬣蜥捕捉数量从2016年的121只,去年已增加至2141只。(台南市政府提供/张毓翎台南传真)
南市府统计,绿鬣蜥捕捉数量从2016年的121只,去年已增加至2141只。(台南市政府提供/张毓翎台南传真)

近年来台南绿鬣蜥扩散数量攀升,据统计,捕捉数量从2016年的121只,去年已增加至2141只。有农民日前设置诱捕笼,以发酵水果进行诱捕,平均1周可抓6至7只,成效惊人,市府参考农友现场经验,除了在热区设大型诱捕笼,也希望加以推广,公私协力一起减少绿鬣蜥泛滥。

样似「小恐龙」的绿鬣蜥,母体一年可产30至70颗蛋,繁殖力惊人,早期绿鬣蜥外型极具特色,吸引民眾争相饲养,市场需求减少后,常遭弃养野放,危害农作物及土堤,已被农委会2020年公告须移除的外来物种。

市府农业局森林及自然保育科长朱健明表示,根据屏东科技大学野生动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陈添喜的研究调查,每年2、3月为绿鬣蜥的产卵期,5、6月是孵化期,由于绿鬣蜥的卵怕水,如果梅雨季节雨下得少,族群的繁殖速度就会比较快。

南市府今年向中央争取预算,投入150万元经费持续进行绿鬣蜥移除,针对仁德区至南区三爷宫溪沿线绿鬣蜥主要热区进行数量控制,计画移除2700只,截至2月16日已移除549只。

几个月前,台南仁德一位养鹅的农友,因仓库常有绿鬣蜥出没,苦恼不已,赶紧通报农业局。朱健明说,当时接获后,同仁想起小时候用老鼠笼的经验,于是建议农友设诱捕笼,以蔬果来诱捕「吃素」的绿鬣蜥,没想到成效极佳,1周可抓6至7只。

而上周日这位农友利用芭乐籽和梨子核诱捕,隔天就传来好消息,一次抓到3只。「移除绿鬣蜥不能只靠官方,也希望更多民间力量投入」朱健明说,如果民眾住家出现绿鬣蜥,可运用诱捕笼方式,抓到后拨打通报专线0800-241314,通知农业局来处理。

#绿鬣蜥 #移除 #诱捕 #诱捕笼 #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