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天边的乌俄衝突,台湾也要参一脚?根据《外交政策》杂志报导,台湾基于美日战略合作,未来可能祭出包括禁止输出半导体等科技产品进入俄罗斯的行动。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了吗?站在西方的角度,是的,所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取消原定于二月二十四日在日内瓦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会见,可预见接下来是西方的经济制裁,德国无限期中止北溪二号天然气管审查。

经济制裁效用不大

英国也宣布制裁俄罗斯五家银行跟三名大亨,包含俄罗斯银行(Rossiya)、IS Bank、GenBank、Promsvyazbank和黑海银行(Black Sea Bank)等五家银行,美国财政部也公布制裁名单,包括VEB与Promsvyazbank(PSB)及其四十二家子公司。此外,也宣布制裁多位普丁核心圈中具有影响力的人员与其家人,包括PSB主席兼执行长。

日本、加拿大也跟进经济制裁,不过,西方的第一波制裁显然在普丁的算盘里,在中国的暗中帮助之下,估计经济制裁能够发挥的作用比以前来得小,就算把俄罗斯踢出西方的金融体系,正好遂了中国藉由俄罗斯石油绑定人民币结算的心愿,将中国影响力扩展到一带一路的国家,削弱美元石油的实力。

况且就如同俄罗斯驻美国大使安东诺夫所言:「美国希望用经济制裁来改变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但这不会有任何作用,因为俄罗斯已习惯了在西方的制裁措施下生存。」

所以全球关心的是,军事战开打吗?拜登表示仍以外交解决问题的方式为优先,的确外交是拜登的长处,但是在去年的拜习视频会上,习近平一句:「老朋友」,就已经暗示中国摸清了拜登的底细,正因为拜登不轻易施展外交手段,所以中俄才会强硬起来。

普丁求战,已取得俄国上议院对外动武的批准,强调《明斯克协议》(乌克兰同意给乌东自治权)不復存在,坚持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且中立,是化解危机最佳解方。

通膨 美国的阿基里斯腱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日前已经公开表示:「加入北约可能终究梦一场」,照说乌克兰退出北约申请是迟早的事情,那么普丁要求的北约不东扩议题其实已经得到了满足。

但显然西方低估了普丁的野心,要嘛,给北溪二号,让俄罗斯掐住欧盟的能源咽喉,不然,就一刀一刀收復古俄罗斯境土,所以才有了乌克兰东部两个亲俄分离共和国顿内次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独立并建交的事件,其实也是给乌克兰这次申入北约的一个教训。

所以中俄摆明了欺善(拜登)怕恶(川普),算准了拜登受困于通膨之坑,连中国没能履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农产品採购量,也不敢继续加高关税制裁,就已经露出了破绽给中俄─通膨,就是美国的阿基里斯腱。

乌俄衝突 油价飙升

原先联准会预期过了今年一、二月之后,CPI将回落,现在的乌俄局势如此紧张,油价居高不下,就连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期货也创新高,如果三月的美国CPI依旧创新高的话,相信联准会鹰派在三月十六日至十七日的例会上应该会取得主导权。

以沙乌地阿拉伯和俄罗斯为首的OPEC+产油国联盟将于三月二日召开四月油产决策会议,经过2014年到2020年油价不振、沙国财政危机后,现在的OPEC+为了自身利益,不愿配合美国大量增产,OPEC四个最大成员国─沙乌地阿拉伯、伊拉克、阿联酋和科威特的能源部长上周在利雅德举行会议,坚称逐步增产,而不是超量增产的战略将帮助平衡能源市场。

从去年八月开始每个月逐步增产一日四十万桶,OPEC+联盟认为这一增产幅度足以稳定市场,因为全球油市不存在供给严重短缺的现象,OPEC+将油价飙升归咎于紧张的乌俄地缘政治。担任OPEC轮值主席的刚果共和国能源部长表示,乌俄衝突可能使油价升至每桶125美元,逼近2008年金融危机前创纪录的每桶147美元。

趁乱扯后腿 OPEC+拒绝增产石油

事实上,OPEC+并没有做到每月增产一日四十万桶的承诺,OPEC坚持预计今年一季全球原油将供给过剩一日一四○万桶,因此OPEC+等主要生产国认为不存在供需失衡,不需要超量增产,疫情所造成的不确定性持续中,给了OPEC+拒绝美国超量增产请求一个很好的藉口。

于是去年十一月和十二月的减产协议履约率分别为117%和122%,今年一月OPEC+对疫情期间歷史性减产协议的履约率上升至129%,这代表OPEC+的石油供给逐月进一步落后于增产承诺,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报告预计,一月OPEC+实际日产量与增产后的目标产量相比少了近一日一百万桶。

这摆明了OPEC+趁乱扯美国后腿,这也怪不得OPEC+,当年沙乌地阿拉伯财政危机时,美国是怎样要求OPEC+增产的,沙特阿美的IPO差一点就低价贱卖,相信心结就是在那时候种下的。

不过,美国也不是一筹莫展,既然现有的产油大国不肯配合,那就另找别的产油国来增产,例如,伊朗就是个选择。

伊朗的核协议虽然接近达成,但美国国会有意见,不知道还要卡多久,如果伊朗的核协议达成的话,OPEC+可能接纳伊朗进入产量协定中,额外的伊朗供给正好填补OPEC未达到的产量目标,这也是OPEC+不愿增产的考量之一。

大豆产量降 期货价格涨近十年高位

粮食是另一个通膨新压力,除了乌克兰是农产品大国之外,反圣婴现象在南美肆虐,阿根廷、巴拉圭和巴西南部等地区受热浪和乾旱干扰,巴西东北地区则面临较多降雨。

最新的全球供需报告中,美国农业部预期南美主要产量将降至2018~2019年以来的最低水准,预测巴西大豆产量将下降五百万吨至1.34亿吨,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期下调一五○万吨至四千五百万吨,受此影响,今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已经上涨22.89%,正在逼近去年五月创下的十年歷史高位。

价格飙升 肥料成本攀新高

下一个挑战新高的农产品期货可能是玉米,玉米是肥料密集型的作物,但在这个供应链混乱的年代,全球生产化肥所需原料的短缺,导致化肥价格在最近几个月飙升,今年二月无水氨肥价格预估为每吨1492美元,年增率达+200%以上,创下歷史新高,肥料成本的增加,可能使得农民从四月下旬开始转为种植更多的大豆,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可能自2018年以来首次超过玉米,也是歷史上第二次。

Farm Futures在其一月份的报告中预测,到2022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预计将减少约三百万英亩至9040万英亩。

本文作者:洪宝山

(本文摘自《理财周刊1122期》)

《理财周刊1122期》
《理财周刊1122期》
#通膨 #全球 #OPEC+ #俄乌衝突 #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