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西方国家採取「与病毒共存」策略,中国应对新冠疫情採取「动态清零」政策。西方媒体关切,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步开放,中国的防疫政策是否需要作出相应调整?大陆全国政协发言人郭卫民表示,中国的防疫措施相对成本低、成效好,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至于外界批评中国的防疫政策影响了全球的供应链产业链,郭卫民反驳,这与事实不符。
大陆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今天(3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美国彭博社记者提问,中国的防疫成果有目共睹,很大程度上防止大规模感染和死亡病例。随着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步开放,中国是否需要对防疫政策作出相应调整?如果中国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政策,经济成本是否会上升?而该政策是否会阻碍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人员交往与互动?
郭卫民表示,中国始终坚持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有些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疫情接连出现反覆,这些国家医疗条件本来都很好,但是医疗资源被大量挤兑,重症和死亡病例不断增加。而中国作为有着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后果难以想象。
郭卫民表示,疫情防控成果证明,中国的防疫政策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科学规律。中国的防疫措施相对成本低、成效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也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要密切关注、研判国内外疫情形势的发展,加强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努力以更高水平、更小社会成本控制住疫情,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我们也注意到,最近国外有些舆论认为中国的防疫政策影响了全球的供应链产业链,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郭卫民强调,「正是由于中国採取了正确的防疫政策,我们率先恢復了经济增长,保障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基本稳定。」去年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国际市场份额都创造了歷史新高,为全球经贸復甦注入了强劲动力。
郭卫民表示,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先后向150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大量的口罩、防护服、呼吸机、检测设备等防疫抗疫物资,向34个国家派出37支医疗专家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1亿剂疫苗,帮助其他国家提高疫情防控和应急救治能力。
郭卫民指出,中国的援助也是在帮助国际社会尽快克服疫情,恢復正常秩序,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和国际社会的交往。中国还将继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抗疫援助力度,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中国的贡献。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