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表示,近年来,区域间财政不平衡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南北财政分化加剧,人口的南向流动决定了南北财政未来发展潜力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二是房地产市场趋严,土地市场分化进一步恶化了高债务风险地区如东北、西南地区的财政可持续性;三是城投债的发行分化促使资金进一步流向经济发达的华东华南地区,地区间的财政风险差异进一步扩大。
澎湃新闻报导,如何理解报告说的财政可持续问题?报告撰写人、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殷剑峰表示:「财政的可持续性,主要是指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政府部门的杠杆率仅为60%多。美国杠杆率高达160%,日本更是高达260%。」
具体到央地财政关系上,殷剑峰表示,中国政府债务负担,呈现中央负担较轻、地方负担较重的央地不平衡特徵。地方政府的杠杆率由2008年的1%增至2021年的41%,同期中央政府的杠杆率仅上升了1个百分点。
「其他主要经济体中,比如日本的90%以上都是中央政府负债,美国也是80%以上由联邦政府负债。」殷剑峰说,中央政府负债和地方政府负债的一个差别,在于中央政府负债是一个无风险的债券,因为背后有央行货币政策的支持,所以中央政府负债多一点,实际上问题是不大的。
在殷剑峰看来,「中国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问题,实际上有两个矛盾,一是中央和地方负债的不平衡,地方政府负债太多,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二是区域间不平衡,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地方政府杠杆率越高,所以财政可持续问题,实际上是要解决这两个不平衡问题。」
地区间财政分化加剧,会直接影响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压力。《报告》认为,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22年财政政策的三个要点: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即增支、减税和控制债务。增支、减税和控制债务是财政中典型的「不可能三角」,因为财政收支的恒等式是:财政支出=财政收入+新增债务。
《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稳增长压力增大,如果2022年财政政策更侧重于减收和增支来助力经济復甦,在『财权上收、事权和债务下放』的财政体制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将在2023年变得非常棘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