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今天宣布,大部分在乌中国人已撤离,并提醒仍在当地的中国人儘快离境。据报导,仍有留学生受困在战区走不了,撤离的人则面临等待战火平息或另寻他校继续学业的问题。

俄乌战争自2月下旬爆发,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则从2月25日开始撤侨登记,并于同月28日开始首波撤侨行动。据当时数据显示,有6000多名在乌的中国人登记撤离。然而相较欧美国家已经提早示警并撤侨,中国直到战争爆发后才开始准备撤侨,引来「慢半拍」的批评。

在撤侨工作进行约1周后,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今天在微信公眾号发布公告称「目前,在乌克兰的中国同胞绝大部分已撤离」,并强调乌克兰的情势还在不断恶化,且有急剧升温的情形,「谨提醒尚在乌的中国同胞儘快自乌离境。」

但据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报导,有部分留学生虽登记撤离却因为所处地点是俄乌两军交战区,而等不到外援,失去黄金撤离时间,只能暂时在宿舍或防空洞避难。

综合中国媒体报导,目前在乌克兰留学的中国学生超过1万人,选择到乌克兰留学的原因之一在于学费不贵,大学与研究所的学费一年大约人民币3万到4万元(约新台币13.4万到17.8万元),博士班则再增加1至2万。相较于其他欧洲国家,费用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乌克兰拥有1000多所大学,而且领域涵盖音乐、艺术、航太科技、化工,着名的综合性大学基辅大学,曾名列欧洲10大名校。

在顺利撤离后,这些中国留学生随即面临静待战火平息、重回乌克兰继续学业,或是转学到其他国家同类型大学的两难。

报导引述德国柏林多所大学的留学业务承办人员表示,中国的留学生原则上可以转学到欧盟成员国的大学就读,或藉由针对难民学生的专案,申请进入欧盟成员国的大学。

不过,虽然有这样的管道,实务操作仍然有不少麻烦,例如不同国家的教学内容不同、上课语言不同;此外,适应新的国家环境与文化也需要时间。

#大学 #撤离 #乌克兰 #撤侨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