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9日即将举行韩国总统大选,本次大选与过去几届有极大不同,过去对外政策重点是北韩,但这次却聚焦于中国,并且在各领域全方位谈论韩中关系。此一现象与美中关系有关,也与目前韩国社会存在一股反华的负面情绪有关。专家认为,韩国如果在美中关系中选边站,会让自己身处两大阵营对立前沿的不利地位。

《环球时报》专报导指出,以往竞选过程中,候选人的外交政策重点是朝鲜,这一次他们聚焦中国,并且在安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全方位谈论韩中关系。突出的「中国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也与选举形势胶着有关。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表示,本届韩国大选算是讨论中国议题最多的一次,「韩国的地理位置决定其最好是发挥桥梁作用,如果『选边站』,就会将自己置于两大阵营的对立前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葛小辉也表示,这次大选的特点是,无论是所谓进步势力还是保守势力,都在借各种机会谈论中国。

詹德斌表示,韩国大选「中国现象」突出的成因相当复杂,过去的韩国总统在执政末期往往面临支持率下降至20%甚至更低的情况,文在寅如今的支持率却仍然保持在45%左右,同时高于两名主要候选人的支持率,这加剧了本届大选的胶着局面。此外,前几届大选期间,中美关系并未像现在这么紧张,韩国在外交上选边站的压力也不像今天这么大。

来自韩国的学者、同济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榕俊表示,除了美国的影响,本届韩国大选频繁谈论中国的原因还包括当年中韩的萨德风波影响至今,以及北京冬奥会期间两国发生争议。美国和萨德是结构性因素,最近的短道速滑比赛、韩服等风波则是偶然性因素。

詹德斌认为,韩国以前主要讨论 「中国机会」,即如何强化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但近些年逐渐演变成谈论「中国风险」。由于这种倾向愈发明显,加上美国施压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韩国人因此更加主动、全面地谈论中国。

至于近年来韩国对华负面情绪日益扩大,葛小辉认为,一些总统候选人想利用甚至刺激这种情绪来迎合激昂的民族主义倾向,为自己争取选票。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外交日益成为韩国不同势力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

韩媒评论称,从相关言论看,部分总统候选人是想借助中国议题来吸引年轻人的选票——今年1月韩国一项有关「对周边国家好感度调查」的民调显示,在20岁至39岁的受访者中,有相当多的人对华持负面看法。

詹德斌说,如何搞「平衡外交」是韩国处理外交关系时应该慎重考虑的。中韩关键在于两国能否突破束缚,形成相对独立的双边关系。如何减少直至消除目前韩国的对华负面情绪并强化公共外交,也是需要两国努力解决的问题。

文章来源:韩国大选不刮「北风」刮「中风」,「全面提及中国」背后原因复杂

#韩国 #中国 #大选 #对华政策 #北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