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剪彩採用长条状的香蕉株片,搭配一朵一朵的香蕉丝花做成彩带剪彩,剪彩贵宾手持刮香蕉丝用的菜刀剪彩。
开幕剪彩採用长条状的香蕉株片,搭配一朵一朵的香蕉丝花做成彩带剪彩,剪彩贵宾手持刮香蕉丝用的菜刀剪彩。
新社部落族人外籍配偶陈氏凰连夜以芭蕉叶制作越南麻糬粽子,与噶玛兰香蕉丝文化相呼应。
新社部落族人外籍配偶陈氏凰连夜以芭蕉叶制作越南麻糬粽子,与噶玛兰香蕉丝文化相呼应。

噶玛兰族是台湾唯一使用香蕉丝作为编织原料的原住民族,为推广这项独特传统技艺,「丝丝入筘—噶玛兰香蕉丝文化风情」展10日在花莲丰滨乡新社部落「噶玛兰文化展示中心」登场,开幕活动除了与噶玛兰族有歷史共同情感的阿美族、撒奇莱雅族参加,族人外籍配偶陈氏凰还连夜以芭蕉叶制作越南麻糬粽子,来自南投清境地区的外嫁族人姻亲也穿着云南彝族、傣族、傈僳族传统服饰与会,呈现多元文化特色。

噶玛兰族香蕉丝编织工艺自1960年代以来,歷经50余年,从早期式微而文化断层,透过耆老记忆慢慢復振,到现在成立香蕉丝工坊转为文化产业带来经济收入,也随着復名运动找回噶玛兰族的族群认同,推动噶玛兰族復名运动领导人偕万来遗孀严玉英,去年更被文化部认证为「人间国宝」,让文化传承看到新的曙光,失而復得的香蕉丝文化不但看见噶玛兰族人文风情,同时也反映了时代情境与歷史正义。

推动噶玛兰族復名运动领导人偕万来遗孀严玉英(右),去年被文化部认证为「人间国宝」。
推动噶玛兰族復名运动领导人偕万来遗孀严玉英(右),去年被文化部认证为「人间国宝」。
花莲县噶玛兰族发展协会理事长Bauki Angaw(右)导览介绍族群文化歷史,来自南投清境地区的外嫁族人姻亲也穿着云南彝族、傣族、傈僳族传统服饰与会,呈现多元文化特色。
花莲县噶玛兰族发展协会理事长Bauki Angaw(右)导览介绍族群文化歷史,来自南投清境地区的外嫁族人姻亲也穿着云南彝族、傣族、傈僳族传统服饰与会,呈现多元文化特色。

开幕餐点有阿美族阿里蹦蹦(左)、噶玛兰族香蕉麻糬(右),同样展现多元族群饮食文化。
开幕餐点有阿美族阿里蹦蹦(左)、噶玛兰族香蕉麻糬(右),同样展现多元族群饮食文化。

开幕典礼邀请立德部落歌谣队演唱,新社部落在地青年歌手沐特.黎杏透过歌唱演绎传统歌谣的情愫;而在部落出生、成长、工作的青年歌手庞志豪,除了担任记者会与开幕典礼主持人外,也将组队演唱噶玛兰族创作歌谣。值得一提的是,开幕剪彩时採用长条状的香蕉株片,搭配一朵一朵的香蕉丝花做成彩带剪彩,剪彩贵宾手持刮香蕉丝用的菜刀剪彩,展现噶玛兰族特有的香蕉丝文化。

展览透过展示意象、纪录片、重织、人间国宝等内容,描述香蕉丝工艺文化復振过程与成果,并铺陈噶玛兰族的歷史、迁徙、文化、智慧、情感、工艺、在地产品、文创品等,将断裂二十年的香蕉丝工艺重新连结,展期自3月10日至4月25日止,期间每个周末有演唱及刮香蕉丝等体验活动。

立德部落阿嬷合唱团演唱族语歌谣。
立德部落阿嬷合唱团演唱族语歌谣。
会场展示噶玛兰香蕉丝编制而成的帽子。
会场展示噶玛兰香蕉丝编制而成的帽子。
#香蕉丝 #噶玛兰族 #剪彩 #工艺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