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远见》智慧城市大调查,探讨「智慧宜居城市」发展近况,对照民眾和政府对智慧城市的期待与想像,发现彼此看法略同,但执行结果与民眾期待尚有差距,八项便民措施及八项政府治理,满分10分,但评分多在5分以下,显现城市治理还有不少改善空间。

如果得到一张前往未来智慧城市的移居证,你期待那里有什么?2022《远见杂志》智慧城市大调查便以此为号召,邀请台湾民眾向未来许愿,并表达对「智慧宜居城市」的期待。

询问民眾关于「什么最符合你对智慧城市的想像?」没想到结果出乎意料。

原先以为民眾会认为与自身相关的各种便利功能才会是首要,但台湾民眾多数认为,环境永续才是智慧宜居城市最重要的概念,希望可以降低耗能、资源循环使用;其次是人身安全,代表能够降低治安的风险、环境的危险,再来才是资讯安全,这揭示的是政府应注意资料不能泄漏、不被骇客入侵,显见台湾民眾十足具备国际观。

民生项目〉最在意智慧交通

另外,《远见》针对八项民生相关的面向,从消费、交通、医疗、教育、智慧住宅、上网保障、智慧游憩、智慧职场,询问民眾,在哪些生活的环节,是最想要的城市生活智慧化项目?

民眾认为「智慧交通」最重要,像是即时路况App、无人驾驶巴士、大眾交通工具即时动态App等;再来才是「智慧医疗」,像是智慧医疗有疾病防治系统、线上挂号、视讯看诊等;第三个则是「智慧住宅」,诸如太阳能发电、水循环使用、自动感测节能设备、智慧电表等。

(图/远见提供)
(图/远见提供)

以上结果则显示出,民眾在各种生活切身相关的措施,最烦恼的是恼人的交通问题,希望公共运输可以更便利,再来是面对高龄化社会,医疗会成为相当大的问题,如果能更便利也会对长者更友善。最后,若能让住宅智慧化,可以节能、省水,就可以让民眾在都市生活更加宜居。

不过,智慧城市除了让民眾好用之外,倘使,政府能将数位科技活用在治理上,亦能创造出更效率、更宜居的城市。

政府治理〉要先e化服务效率

因此,《远见》也从服务效率、治安防护、公部门增效、灾害防护、智慧能源、资安防护、公民参与、促进产业等八个面向,询问民眾认为哪些政府的治理项目应该要智慧化?

民眾认为,应该优先提升政府的「服务效率」,比如公共设施线上报修、单一行政线上窗口、e化身分证等;再来是「治安防护」,像是设置监视器、影像监测自动通报系统、诈骗防治等;最后是「公部门增效」,包括电子化公文、电子帐单、政府规费税务加速系统等。

(图/远见提供)
(图/远见提供)

而这样结果显示,民眾对政府部门的期待,首要依然是提升政府为民服务的效率,让民眾跟公部门接触能透过智慧化更便利。再来,民眾认为治安是他们生活能够安居的重要元素,期待政府透过智慧化,能够让治安表现进一步。

公部门增效则指出,希望公部门不论在对内对外的沟通跟行政效率可以提升。

有趣的是,每逢选举时,总会听到候选人高喊:「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所以,耐人寻味的是,政府视角的「智慧城市」,是否跟民眾的期待相符?

地方政府共识〉「方便」第一,环境永续第二

于是,《远见》这次也同步将问卷发送给全台22县市,爬梳出官方版的「智慧城市」。结果,各县市看法有志一同,都认为应是提供给民眾「方便」为主,但对照跟民眾的期待就产生了落差。

大多数地方政府认为,宜居智慧城市的核心目标,是「方便」,也就是可随时随地使用;其次为「环境永续」,再来是「人身安全」,其余的项目诸如「快速」「简单」「资安」则同样并列第四位。

这也显示出,政府治理时,考量民眾使用数位化的思惟,多数放在给民眾更加方便、便利的使用,同样也理解环境永续和保障民眾人身安全的重要性。

但这顺序政府和人民的期待落差在哪?

大多数民眾并不会将「方便」放在首位,如上所述,多数民眾最希望政府能重视「环境永续」,有62.5%;再来才是「人身安全」有60.3%;「资安」有54.5%。

(图/远见提供)
(图/远见提供)

当询问政府,关于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八项生活措施来看,地方政府认为应推行的优先顺序,多数是「智慧交通」,其次是「智慧医疗」,再来是「智慧教育」,像是线上课程、智慧设备教室或虚拟实境(VR)仿真课程。

这八项民眾生活相关的项目,政府的和民眾期待也产生落差。

在「智慧交通」和「智慧医疗」方面,民眾的看法与政府相同,但在第三重要的项目,则有50.1%的民眾认为「智慧住宅」重要。

(图/远见提供)
(图/远见提供)

各地方政府均列为重点的「智慧教育」,仅有17.8%民眾认为重要,在八项措施中倒数第二,接近垫底。

民眾并不认为将教育智慧化是如此重要的课题,应该优先解决民生问题,诸如住、行、医疗相关。

民眾共识〉智慧化施政满意度,多数不及格

最后,智慧化是不可逆的趋势,也是全民共同的期待,在问卷中,就有高达98.2%的民眾认同政府治理方面,要有「数位应用」「科技助力」,同时有75.4%的民眾认为,政府预算应该至少要有五成以上跟智慧化相关。

最后,则是询问民眾对八项生活息息相关的措施智慧化的满意程度,结果显示,全部项目都没有达到及格,落在5分以下的居多,显见各地方政府在智慧化方面仍有很多进步空间。

在八项跟民生相关的措施,诸如消费、交通、医疗、教育、智慧住宅、上网保障、智慧游憩、智慧职场等,结果整体民眾对政府提供的「智慧交通」评分最高,有5.19分;「智慧住宅」方面平均分数最低,仅有3.95分。

(图/远见提供)
(图/远见提供)

倘若对照先前民眾的期待,就可明白为何「智慧住宅」的评分如此低。因为,这正是民眾认为智慧化城市的生活项目中,第三重要的,但政府现今施政所看重的项目里,却排在相对后面。

询问民眾对政府治理的智慧化项目满意程度,整体也是低于5分的居多,呈现不及格。

整体而言,民眾对「灾害防护」平均分数给最高,有5.11分;对「智慧能源」平均分数最低,仅有4.47分。

(图/远见提供)
(图/远见提供)

对照回如今政府的施政,如果看能源的项目,的确在各个绿能、永续跟节能方面,儘管有推动,但仍然不到位,常常让民眾面临缺电的困扰。

六都评比〉台北、桃园和台南评分领先

纵使多数项目呈现不及格,但相对而言,民眾仍有比较满意的县市。以智慧方案较多元的六都县市做比较,整体民眾认为台北、桃园和台南表现最佳。

这也不意外,六都在财源分配上较为充裕,因此做出相对多让民眾有感的智慧化项目。

若是以北中南东地区来分,整体便民措施,北部最高,南部次之,中部第三,最后是东部跟离岛;政府治理部分,中部最高,北部次之,再来则是南部,最后是东部及离岛。

这显示出智慧化和都市化程度也息息相关,愈多人口集中的区域,政府部门推动智慧化的手段与看重程度也较为提升。

世代差异〉年轻人不满政府智慧化推动脚步

若是以年龄区分,整体而言,年轻人所给均分较低,年长者给分较高。这代表年轻人普遍对政府的各种施政面向、生活上的数位化程度都感到相当不满,也是由于年轻人生在数位世代,对各种智慧化的方式都非常熟悉。

然而长者相较年轻人更满意,则是显示出部分项目的作法上,的确有让长者感到便利。

像是智慧交通方面,提供各种大眾交通的即时资讯,对长者来说就相当有感受,60岁以上长者平均给出5.57分,相较39岁以下年轻人给的分数仅4.94分,显示有感。

但政府智慧化措施不应只以年长者作为使用对象考量,应看重全年龄层的使用者体验,这显示在年轻人看待政府智慧化措施方面有许多值得精进之处。

施政与民眾期待有落差,有待政府加把劲

综上所述,这次询问民眾和政府的问卷结果显示出四点值得关注的结论:政府施政和民眾期待之间有落差;民眾相当看重环境永续,竟愿意把方便等自身相关放在比较后面;民眾最期待与智慧化的项目,首先是智慧交通、再来是医疗,最后则是智慧住宅;以年龄来看,年轻族群普遍更不满政府的智慧化推动,显示政府应有更多精进的空间。

智慧城市的深层价值,透过本次问卷调查向,不仅是智慧专案,也揭示了真正重要的核心目标:缔造永续宜居的环境。

本文作者:冯绍恩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03月号429期》)

《远见杂志03月号429期》
《远见杂志03月号429期》
文章来源:远见杂志
#民眾 #智慧化 #项目 #政府 #智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