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约有200万名糖尿病患,是国人十大死因第5位,其中第1型糖尿病比例仅不到1%,但发生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风险因子却不明。长庚最新研究发现,第1型糖尿病患若有一亲等内家属罹患第2型糖尿病,本身发病年龄又小于20岁,其发生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将比没无家族史者增2.61倍,肾臟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风险也会增加1倍以上。
糖尿病患常见症状包括口渴、频尿、易饿、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视力模糊、牙龈和尿道反覆发炎、体力变差、嗜睡等。长庚医院新陈代谢科主治医师林嘉鸿表示,第1型糖尿病多数是自体免疫疾病,因胰臟小岛中的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分泌。第2型糖尿病则是因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产生阻抗,致血糖无法进到细胞,胰臟更努力分泌胰岛素,但因胰岛素有限,逐渐分泌不足,使大量葡萄糖留在血液里造成高血糖。
林嘉鸿指出,第1型糖尿病和第2型糖尿病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不同,后者与胰岛素阻抗有关,前者有少数文献推测可能与肾臟病变有关。由于第2型糖尿病具明显家族遗传特性,有研究已证实其一亲等内家属是具高胰岛素血症、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高风险群。因此他推测,第1型糖尿病的心血管风险可能也与有第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存在相关。
为解开此关联,林口长庚新陈代谢科及儿童内分泌科与该院巨量资料中心合作,运用家族关联分析方法,从全人口的健保资料库,建构全台最大规模的第1型糖尿病家族病史关系模型,推定第2型糖尿病的家族病史和第1型糖尿病的大小血管併发症之间的关联性。
该研究共计收集1万多名第1型糖尿病患资料,其中具第2型糖尿病家族史者共1302位,与无第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9935位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第1型糖尿病患若有一亲等内家属患有第2型糖尿病,且本身发病年龄小于20岁,其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相较无家族史者增加2.61倍。若进一步看小血管的病变,其肾臟病变风险增1.44倍、视网膜病变风险增1.28倍、神经病变风险增1.24倍。
林嘉鸿表示,这是全球首度针对第1型糖尿病患,以建立家族病史模式的大规模研究,厘清了过去只能从学理上推测病史的影响。该研究报告已刊登在去年12月刊登于国际顶尖期刊《JAMA Network Open》。他建议医师,针对较早发病的第1型糖尿病患,可以在门诊时运用简单的家族史筛选,找出高风险族群,给予及早的预防与介入措施,以降低将来併发症的风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