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府,应该要学会怎么花钱。」在递给记者的一迭关于台湾贸易与经济成长数据的资料与图表中,曾任央行副总裁及财政部长,现任东吴大学辜濓松先生纪念讲座教授与台湾金融研训院荣誉顾问的许嘉栋,轻声嘆了口气。
2月23日,中央银行公布2021年第四季国际收支,其中「经常帐顺差」增至321.9亿美元,全年累计1161.2亿美元,纷纷写下歷史新高纪录。
根据央行说法,经常帐顺差创新高,主要受惠全球经贸稳定成长,数位转型及新兴科技应用的需求延续,以及航空、货运、塞港造成运价上涨等因素。
换言之,在央行眼中,经常帐顺差创高,很大程度是「出口畅旺」下的自然成果,理应不是什么坏事。但,这看在许嘉栋眼中,却是值得忧虑的警讯。许嘉栋解释,在全球经贸层面,不可能所有国家都是顺差,换句话说,一国出现顺差过高,就会反映在其他国家的逆差上,这在经济学上又称之为「以邻为壑」。
事实上,在近年的美国匯率报告中,台湾即有多次因经常帐顺差过高,触及美方设定的「操纵匯率」红线。值得留意的是,虽然学术上对于「均衡」的经常帐顺差占GDP比重应该要是多少,目前仍未有明确定论,但许嘉栋认为,以台湾的情况来说,「超过10%以上,而且是已连续超过近十年,这明显是偏高了。」。
许嘉栋向记者解释,巨额贸易顺差的另一面,其实就代表国人「储蓄过多、花费(投资)太少。」。至于花费太少,则可从「政府支出」看出端倪。
许嘉栋指出,从2000年统计至2021年,台湾平均每年经济成长率约3.83%,其中,民间消费贡献了1.22%,净出口贡献了1.79%;相较之下,过去20年间,台湾的公共支出平均每年成长仅0.07%,对整体经济成长的贡献占比,仅约3%。
何以公共支出如此「低迷」?许嘉栋观察,原因或在于台湾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无论学界或公部门,对「政府花钱」的立场都相对保守。
许嘉栋补充,只要谈到公共支出,总有一派人会以「债留子孙」的论点,质疑支出的必要与合理性。但他强调,这些人在批评的同时,不仅忽略了公共建设的支出也会提高经济体未来的「生产力」,亦低估了长年低落的公共支出,可能对民间投资动能的戕害。
许嘉栋举例,若将时间轴拉长,进一步去检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企业之所以不愿投资台湾,相当程度即是出自对国内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所衍生的如缺水、缺电等种种问题的顾虑。
缺水、缺电等问题,反映的还仅是公共支出「量能」的不足,若考虑「品质」方面,许嘉栋观察,台湾很多的基础建设,明显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像是台湾的马路就长年受人诟病,「似乎怎么铺都铺不好。」
许嘉栋补充,「路铺不好」背后,或许不单只是经费不足,亦可能包含了工程管理、执行力度等其他问题,但无论如何,一条条破烂的道路,乃至「掉漆」的公共建设,无疑是对当前台湾经常帐顺差频创新高、超额储蓄爆天量的深刻讽刺。
「要减少经常帐顺差或超额储蓄的最直接方式,就是让新台币继续升值……。」许嘉栋观察,虽然近两年因为疫情、中美贸易战及台商回流等因素,新台币兑美元迎来史上罕见高点。「但央行还是有在干预,没干预的话,台币只会更强,从国际收支帐就看出这一点。」
当然,因为匯率干预涉及利益者眾,许嘉栋不讳言,这是一个高度敏感的问题,央行也未必愿意放手,「目前似乎只能靠美国的压力。」
毕竟,「央行这两年还有理由跟美国说,干预匯率是因为国际热钱太多、或供应链移转等等,但等疫情过后,央行就没有这些理由了。」许嘉栋表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