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马涤凡旅美随笔】离开了 pier 4,我顺利在离唐人街不远的「肉类批发市场 」,找到了一份销售员的工作。还记得老板面试的时候,几乎毫不考虑地就用了我这个周薪只有$165元的廉价双语劳工,但要做的事情还真不少!

每天的信件由我分类,上游厂商信件则由老板自己处理,餐厅寄来的支票,我得帮他整理好,写齐银行存款单。

许多许多的广告信件,我得分好类,然后再由他自己决定丢或留下。

最主要的是,每天要替他打电话给不同的餐厅、厨房,拿他们当周需要叫的货、或者催帐。

虽然花很多时间,但这不失为我跟一些餐厅老板们认识及接触的大好机会。

与此同时,我也租了他们大楼2楼的一个货仓,继续我自己小小的乾货生意。

早期的「肉类批发商场」所在地其实就是在现在波士顿最有名的旅游中心「昆西市场」,以及公民宣誓的大楼Faneuil hall market。

1953年波城市政府为发展新的城市规划,决定将当时「肉类批发市场」所在的黄金地段腾出来,改为城市旅游、办公室、餐厅及零售商店中心。于是原来的「肉类批发中心」,就被搬迁到现在的地位方,统称为 New Market Square。

芝加哥一直都是全美最大的肉类加工批发和零售中心,更是全美的农牧、畜业的转运站。

这个全世界最大的铁路集中点,早期将所有美国中部的肉类,用铁路运送到全美不同的州,再由当地的肉商分工处理。

像我们三角大楼,中间的9万4千二百尺的地,以前就是铁路的运送终点站。

后来公路发达之后全部改为卡车运货,于是铁路运输没落了。 屠宰厂整理分装好的盒装肉品,取代以前铁路送交整只的牲畜。

公司的老板,兄弟两人是义大利移民的第二代,其实在整个三角形批发中心内,几乎所有公司的老板都是义大利人!

旧的昆西市场那边,有一个称号叫做「北境」的小区 North End,至今仍然是波士顿最有名,游客必到、义大利人区的观光圣地。

我是第一个进入这个批发市场的中国人、当时他们非常的排外,但不排华。

经常有人跟我说,妳一个女孩子,跑到我们义大利人的世界来闯什么闯?

二件让我毕生难以释怀的事情,也发生在哪里。

当时老板每次看完了信,就扔进拉圾桶,有时不忙,我就会捡起来,再看一遍信的格式及写法,他也从来未反对过。

有一次,我看到信封上的署名是 pen central railroad (宾州铁路公司)一我非常好奇一看了又看,把信交给老板,跟他报告铁路公司在拍卖门口的这一大片土地,起价只要18万4千元,为什么你不去竞标?

他只简简单单的回答了我一句:「没兴趣」就走开了!

拿着这封信,回家后我仔细的研究了又研究,第二天大胆地打了一个电话给铁路公司,告诉他们我不懂得拍卖,可是我愿意20万元买这块地,没想到他们居然一口答应了,这下子 反而把我吓昏了,到处张罗一最后总算借到了这些钱,买下了距高速公路仅一里不到的这一大片土地。

因为当时空地上面停满了不知那来的各式各样的车子,我也不敢造次、多啰唆一句,就闭着嘴巴

随大家停了20年。

直到两千年初,停车位越来越挤了,于是我们有了把这一片土地建成五楼停车场的计划,这时候我才了解到团结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这群义大利的老板们、平常都是竞争对象、恨不得从来也不讲话的。

奇怪了,这会子,突然日以继夜地坐在一起开会。

市政府、警察局、社区公共设施、社区发展组织、所有能够找的人全部找来了,只为了阻挡我的发展计划。

不但如此,更公然地说:我们这么多的义大利人在一起,居然抵不过一个中国小女孩?让她当面把我们的地毯给抽掉了?没有一个人去阻止?居然没有人讲一句话?

真是怪到离谱了,铁路公司的人亲口告诉我,这是他们发的第三封、也是最后一封拍卖通知信,而且发的对象不只是我们这里,范围涵盖了附近至少几百家的商家。长达数月,没有一个人跟他们联络,刚好碰到我这个倒楣鬼打给他们,他们当然一口气欣然接受。

结果这块土地的发展计划一就在这一群不服输的人群体合作、极力反对之下,终于烟消云散。

最后 Jimmy 终于壮士断腕,下了狠心,把这一片我打死不卖的土地,卖给了他们。

几十年一转眼就过去了,现在再回哪儿不胜唏嘘!

这批人在当时非常团结、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协会来针对我,真的是为反对而反对,后来因为群龙无首,谁也不愿意多管协会的閒事,反而把这里变成了流浪汉搭帐篷的聚集场所。听说新任的市长大刀阔斧地要处理这一问题,也帮这些流浪汉找到了暂时的居所。最后的结局,也只有静观其变了。

老板有两个非常漂亮的女儿,都是马术专家锦标赛的得主,尤其是瘦小的妹妹丽莎,更是数届的冠军。

我刚去上班时还是暑假,大女儿学校放假,小小年纪,还不到20岁,却颇有乃父之风,能干的不得了,在公司里面大呼小叫,指挥东、指挥西的,连创业的爷爷都怕她3分。

瘦瘦小小的妹妹丽莎,则跟她刚好相反,很少说话,一切听从姐姐指挥。

丽莎那个时候刚刚念初中,她饱受磨难的一生、到今天还是让我难以忘怀。

记得那时,他们住在中等的白人社区 Saugus,家里好漂亮,还有一个我最羡慕的游泳池!

老板说,是男朋友为丽莎争风吃醋 大打出手,几个未成年的小孩子,就都被送到了少年感化院去了。

本来以为感化院出来,他们会从此努力向上。其实刚好相反!

在感化院内,丽莎的这个小男朋友染上了毒瘾,身怀六甲的 Lisa 只好离开了他。

老板夫妇收养了第一个孙子,没多久Lisa跟分手男朋友以前的毒伴在一起,再度怀孕,年近65 的老板夫妇,再次收养了第二个孙子!

苦命的丽莎,不但缀学,还遭受家暴,于是她离开了第二个男朋友搬回家住。

后来老板发现家里之前的东西经常不翼而飞,才发现原来丽莎也染上毒瘾,父母把她送到了戒毒中心 ,谁知道在那,她认识了另外一个毒友,于是乎,又生了老三,这次年迈的父母,打死也不接收这第三个孩子了。由于Lisa 自己都尚未成年,于是由州政府接管!

无论如何,婴儿是无辜的。我曾经为了此事,自不量力,专程跑到Saugus,跟老板娘求情收容老三。好几次,均无法改变她要跟 Lisa断决关系的决心,最后只好放弃!

没想到坏消息传来,可怜的Lisa又被家暴,离开了第三位男朋友,独自带着孩子住在政府的收容所。在那里,认识了一位流浪汉,又生了第四个baby。此时老板娘已经与她完全断绝往来,我最后一次看到她,歷歷在目、难以忘怀,她带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娃娃,无家可归的住在政府的拖车屋内( trailer) ,面容蜡黄,憔悴得根本不像尚未成年的女孩!

我突然想起了「一生难于命争衡」这一句话。姐姐继承了祖父传下来的公司,而妹妹 辛苦的一生就不要说了。

想到她的四个孩子,老大、老二还可以跟着爷爷奶奶,被亲情包围。在拖车屋长大的弟妹,也许某一天,即使相见,也不再相识了。

也许你会觉得,这是她自身犯的堕落且不可原谅的错误,应该为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但我总认为是这个社会。她只是懵懂无知的小女孩,男朋友不幸入狱的事件一开始了她由单纯变成冷酷的一生,不断的迷失自己,在社会底层挣扎。

人情的冷暖、世态炎凉,不止一次,我跟Jimmy在这个问题上争执。我想这就是现实的残酷。

现代生活压力之下,造成她更多的焦虑不安,成为了真正的迷惘的下一代!

● 作者曾任全美台湾同乡联谊会第40届总会长

照片为作者提供

●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老板 #一个 #丽莎 #肉类 #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