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16日针对大陆央视15日晚间揭发「土坑酸菜」加工品乱象报导,发表评论强调,现代意义上的食品安全维护,从来就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从生产到加工,从原料到包装等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责任主体,这也正是它的复杂性所在。但是,只有每一个环节都不掉链子,才能真正构建起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
报导称,这次事件主角是酸菜和粉条。其中,酸菜来自湖南华容县插旗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对外售卖的老坛酸菜分为两种,出口的是在乾净的厂房中腌制,而在国内销售的老坛酸菜则是在周边的「土坑」中生产。
从曝光画面来看,土坑腌制酸菜的过程让人「作呕」:工人或穿着拖鞋,或光着脚,在酸菜上踩来踩去;有人甚至一边抽菸一边干活,抽完的菸头直接扔到酸菜上。业者还透露,对这些从散户处收购来的酸菜,企业为防止变质,会在加工过程中超量添加防腐剂,一般超过标准的「两到十倍」。
卫生状况同样堪忧的粉条,来自禹州市夏都三粉厂。新闻画面显示,该公司生产厂房在简陋的民房里,现场脏乱,加工粉条的机器上布满污渍,有的已经生銹;做好的粉条被拉到厕所附近的空地上晾晒,附近污水横流,散发恶臭。除了卫生问题,以价格更低的木薯粉、山药粉为原材料制作粉条冒充红薯粉条,更是业界常规操作,这又涉及到造假问题。
这两家被曝的企业都来自县城,看似名不见经传,但其生产的产品,却有相当大的市场影响力,背后也屡现「大牌」身影。比如,插旗菜业官网显示,其与康师傅、统一、肯德基、麦当劳等知名企业都建立了产品代加工和原料直供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关系。
节目播出后,康师傅电商旗舰店立即下架了老坛酸菜牛肉麵相关产品,不少电商平台也已下架另一涉事的坛坛俏酸菜。统一方面致歉併发声明称,自2012年底与湖南插旗不再合作。
这两起食品安全卫生案例受到关注,不仅是因为性质恶劣,更因为它暴露了食品行业一个仍未被足够正视的盲区:相较于多被曝光的餐饮店后厨卫生状况,一些大眾化包装食品——比如速食麵、红薯粉条,早在生产环节就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澎湃新闻报导,一般来说,这些经过包装的食品,人们似乎都默认它是更卫生、安全的,容易放松警惕,但此次的曝光,打破了这种习惯性的幻觉。这提示,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应该前移,要深入到包装食品的内部,比如它的原料加工是否规范,材料是否货真价实,而不仅限于是不是「三无产品」。
澎湃新闻分析,相应的,需要讨论的不只这些「加工厂」的良心,更涉及下游品牌的责任。应该追问,对于这些卫生状况、品质状况都严重存疑的原料,与之合作的大牌商家是否有过把关?它们难道真的毫不知情吗?
至少从常识来看,恐怕不太可能。比如,插旗菜业就透露,并不会检测卫生指标。这样连卫生指标资料都没有的生产状况,是怎么进入大牌厂家的採购商名录的?康师傅们难道没有察觉到异常?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