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林荣游憩区转型成「慢城客家驿站」,进驻馆内的织布工艺师在现场织出一条象徵原客共荣的纹路。(罗亦晽摄)
花莲林荣游憩区转型成「慢城客家驿站」,进驻馆内的织布工艺师在现场织出一条象徵原客共荣的纹路。(罗亦晽摄)
花莲林荣游憩区转型成「慢城客家驿站」,在西林村经营部落旅游的太鲁阁族青年程廷(Apyaig Imiq)也进驻馆内,盼能让更多游客认识部落特色。(罗亦晽摄)
花莲林荣游憩区转型成「慢城客家驿站」,在西林村经营部落旅游的太鲁阁族青年程廷(Apyaig Imiq)也进驻馆内,盼能让更多游客认识部落特色。(罗亦晽摄)
花莲林荣游憩区转型成「慢城客家驿站」,进驻馆内的织布工艺师在现场织出一条象徵原客共荣的纹路。(罗亦晽摄)
花莲林荣游憩区转型成「慢城客家驿站」,进驻馆内的织布工艺师在现场织出一条象徵原客共荣的纹路。(罗亦晽摄)
花东纵谷国家风景区管理处活化已成蚊子馆的花莲林荣游憩区,供地方团体进驻经营,盼能展现地方原客共荣精神。(罗亦晽摄)
花东纵谷国家风景区管理处活化已成蚊子馆的花莲林荣游憩区,供地方团体进驻经营,盼能展现地方原客共荣精神。(罗亦晽摄)
花东纵谷国家风景区管理处活化已成蚊子馆的花莲林荣游憩区,供地方团体进驻经营,并预计整顿馆舍后方尚未开发的区域,将其作为自行车道或旅游秘境,纳入未来的游憩动线规画。 (罗亦晽摄)
花东纵谷国家风景区管理处活化已成蚊子馆的花莲林荣游憩区,供地方团体进驻经营,并预计整顿馆舍后方尚未开发的区域,将其作为自行车道或旅游秘境,纳入未来的游憩动线规画。 (罗亦晽摄)

花莲县凤林镇林荣里是通往万荣乡西林村的重要出入口,因地理位置特殊,是原住民族与客家人的交融之处,发展特色观光,势必能成亮点,因此花东纵谷国家风景区管理处活化已成蚊子馆的林荣游憩区,供地方团体进驻经营,展现原客共荣精神,并计画整理游憩区后方未开发的区域,作为单车步道,让游客以轻松慢活的方式,深入了解当地与眾不同的地景文化。

在西林村经营部落旅游的太鲁阁族青年程廷(Apyaig Imiq)指出,原先居住秀林乡太鲁阁的部分族人,因日据时代理蕃政策,随日本人迁徙到万荣乡西林村开採伐木,客家人则移民到一旁北林村发展烟叶,林荣里进而成为连结产业的核心之处。

程廷接着说,1960至1980年代,林荣里因政府派驻荣民到附近山区伐木、採矿,台糖也在附近林地种植甘蔗,集结当时重要的农业与工业,变得十分繁荣,街上甚至有电影院、西药房及山产店等,直到产业型态改变,青年逐渐外移,且台9线10年前改道东移,往来人车大量减少,荣景不復以往。

由于林荣里地景文化特殊,因此纵管处斥资近1千万元,整理已沦为閒置空间的林荣休憩区,让凤林镇观光旅游发展协会以「慢城客家驿站」营运方式进驻,盼结合原民、工艺、移民等特色,发展定点小旅行,成为能深刻体验当地生活与文化之处。

纵管处长郭振陵表示,凤林地方凝聚力强,用心推广技艺,是林荣里的发展契机,纵管处未来也会协助地方团体,结合手作体验、食农体验等发展特色游程,逐步充实营运空间。由于林荣游憩区约有5公顷的土地,目前只发展2公顷,至于未开发的区域,计画将其作为自行车道或旅游秘境,并在未来纳入游憩动线规画。

凤林镇观光旅游发展协会理事长李美玲表示,林荣里位置特殊,虽属凤林镇,但和万荣乡西林村仅一线之隔,是原客交融之处,未来将结合在地工艺师、小农产品等,让「慢城客家驿站」能作为呈现东部原客互助合作的馆舍,同时也乐见步道的设置,相信未来能成为从客家到原民生活的转换空间。

程廷则说,由于一般游客须搜寻相关资讯才能前往部落,相信「慢城客家驿站」能结合邻近社区与部落旅的游资源,转化成游客中心,提供旅人相关资讯,让更多人能看见部落。

#林荣 #发展 #慢城 #驿站 #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