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自体免疫疾病,代表免疫力太差,要多补充保健品?「这是错误观念!」大块文化董事长郝明义说,自己的亲人就是因为这样吃到住院。
自体免疫疾病为台湾十大重大伤病第三名。10多年前,郝明义的亲人被检查出得病,治疗过程中,他不断「好心」想帮病人解决病痛,「有一次看到推销的是宣称提升免疫力的保健品,想说不是药应该没问题,结果一吃就送医,」郝明义说,医生警告不能犯的错误,自己都犯了,一定要分享给其他病患与家属,避免走冤枉路。
台大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谢松洲临床上也看过不少个案,「有听过的保健品几乎都有病患吃过,但,即便是食物过量也会出问题,」他无奈摇头。
像是有病患连续吃10多天蚬精,结果对原本不会过敏的药物产生过敏现象;或是因为免疫失衡出现血管栓塞,服用抗凝血药控制,但同时又喝通血管的精力汤,一个礼拜后,全身瘀青送急诊,抽血发现体内抗凝血剂量已过度。
谢松洲表示,自体免疫疾病是源自免疫失衡,代表免疫系统在不该反应的时候过度,反而自我攻击。常听到的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燥症,都属此范围。
「免疫系统讲究平衡,」他以红斑性狼疮为例,很多免疫反应是做白工攻击自己,但碰到应该对抗外来防卫时,却没有余力反应,也因此很多病人会觉得「我的免疫力怎么变弱了?」或是「为何变得容易感染?」
治疗目标,就是用药物校正免疫反应,让免疫系统不会过度反应攻击自己,而在对抗外来物质时,也要有反应。「此时若从外补充,反而过度活化,更激烈攻打自己的细胞,难校正回平衡,」谢松洲说。
●促进免疫力的保健品 别碰
「任何会刺激免疫系统的成分都要避免,如多醣体」微笑药师药局药师廖伟呈指出,葡聚多醣体来源包含灵芝、牛樟芝等菇蕈真菌类以及酵母菌。
这类型的多醣体是藉由刺激迴肠的淋巴组织,引起巨噬细胞、嗜中性白血球与T细胞的作用,增强其搜寻及扑杀细菌、病毒等外来入侵物的能力。但因为自体免疫疾病无法正确判断敌方与我方,反而会造成恶化,只要是这方面疾病患者都不建议使用。
病患常会问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谢松洲一律建议,饮食以均衡为主,无论是食物或是营养品,不用特别补充哪一类型的营养素,才是长久之道。
此外,近年药物也不断进步,疗效不佳、副作用高的药品已经很少,安全性也逐渐提升。「我常跟病人说,要不要吃药的判断,就是病有没有控制好,再来是副作用,」若是因为担心副作用,觉得改吃保健品就能减少用药,却没有考虑发病风险,并不乐见。「还是回到平衡免疫系统,才有机会稳定控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