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役是否延长  吴怡农:重点在训练方式。本报资料照
兵役是否延长 吴怡农:重点在训练方式。本报资料照

乌克兰战争爆发,台湾4个月兵役是否延长,引发热议;民进党智库新境界文教基金会副执行长吴怡农认为,「延长役期」跟「提升训练」不能被划上等号。重点在于改革军事训练的方式;训练内容精进后,役期的长短根本不会是问题。

他强调,在台湾,无论是军事训练役或教召,训练目标需要明确、方式需要更新,让内容更实用、更贴近战场的需求。不需要模仿美军,但需要学习与进步。

吴怡农指出,因为乌俄战争爆发,台湾的兵役问题受到更多讨论,最近更着重在是否应该延长现在4个月的义务(军事训练)役期。当台湾人亲眼看见乌克兰军民一心地抵抗俄罗斯的入侵,许多人急迫地想要知道:「我们要如何为台湾做好准备?」

他说,台湾人其实早已了解到自我防卫的重要性。去年8月针对台北市民的电话民调中就看到,如果改善训练内容,有7成的台北市民支持半年到1年的义务役、6成支持男女共同参与。民眾对于保家卫国早就产生坚定的共识:跨越党派、年龄,与性别。

他认为,「延长役期」跟「提升训练」不能被划上等号。重点在于改革军事训练的方式,让所有接受过训练的人,无论被国防部教召、动员、或在自己的社区,都有能力自助助人、抵抗入侵。

他说,短短的几个月能学到什么?参考一下美国海军陆战队。他们在去年开始尝试新的训练内容,在13周的新兵训后,规划了14周的实验性步兵训练课程 (Infantry Marine Course),有非常具体的科目与目标。

他说,第一个阶段是基本技能的学习,战场上的外伤处置、通讯装置的使用、枪械与反装甲武器的大量操作、移动与射击的技巧、野外生存、追踪 (tracking) 与反追踪、日间与夜间监视等。

他说,第二和第三个阶段,则是综合基本训练的单兵技能、进行小组演习。在没有脚本的情形下,让各组根据战场情况拟定策略、对战,把学习到的原理应用到实际对战中。每次对战过后,教官会为小队检讨行动哪些有效、哪些失败。完成训练以后,士兵才具备在战场上应对不同情形的能力。

他指出,陆战队教官 A.J. Pasciuti 説:「海军陆战队要求士兵学会问『为什么?』,不是为了挑战权威,而是为了获得足够的背景资讯,让他们能够在多变的战场情形中思考、判断,并且完成任务。」他认为,让士兵掌握原理以后,就要让他们自由地在战场上运用这些工具,给士兵「思想上的自由」,行动才能去中心化 (decentralize),这是年轻陆战队员在未来战场上存活的关键。

他表示,即使是美国精锐的部队,都不断在思考未来将会遭遇怎样的战场、士兵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并且随之调整相应的训练科目。

他强调,人民有保卫家园的决心、也花费时间参与国防,国家应该给予精实的训练,让服完兵役的人清楚知道自己如何为台湾的安全做出贡献。相信训练内容精进之后,役期的长短根本不会是问题。

#训练 #吴怡农 #台湾 #战场 #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