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福部日前预告多项部分负担调整方案,预估影响1461.5万人,其中369万人每年得多付1000元以上。一名患有多项共病的单亲妈妈向医改会反映,本身并非低收入户,也非重大伤病患者,平常扣除各种开销,就只剩下1000~2000元可过活,不知接下来的生活怎么过下去?面对这类边缘户的需求,卫福部长陈时中曾透露将从菸捐支应,不过至今尚无具体配套。医改会呼吁政府,必须说清楚、讲明白,让措施先到位而非先调涨,避免有需要的民眾「看得到,吃不到」。
健保会委员、医改会董事长刘淑琼表示,卫福部预告部分负担调整方案后,医改会就开始接到民眾的电话,其中一位单亲妈妈的经歷,让接电话的同仁差点掉下眼泪。那名单亲妈妈患有糖尿病、三高和其他疾病,自从胆囊切除后,偶尔还有腹痛、噁心或拉肚子等问题需就医。每月收入扣掉大大小小必要的生活开销,只剩下1000~2000元可以过活。
由于这名单亲妈妈没有低收入户、重大伤病的身分,从去年卫福部规划涨健保费,到昨晚看到新闻宣布要调涨多项部分负担后,就忍不住哭了出来,很担心自己是否能继续看病,万一孩子也生病该怎么办?生活怎么过下去?
刘淑琼表示,这位单亲妈妈收入有限,属于边缘户,但却又是非看病不可的人,相信这样的人在社会中也不在少数,「卫福部千万不要讲说这个单项(部分负担)只有200块上限、那个单项(部分负担)又是多少上限」,若以家户的概念来看,家中好几个人看病、一个人看好几次的病,这就是一大笔钱。原本这个妈妈每个月还能存下1000~2000块,未来恐怕就所剩无几。
陈时中日前与付费者代表会面时曾透露,将从菸捐中拨补1~2%支应爱心专户,协助边缘户,不过刘淑琼担忧,现在这笔钱还没进来,也不知道会不会进来。即便菸捐真的拨补了,卫福部也应告诉大眾应该如何申请。一般来说,民眾到医院就医,在批价柜台付不出钱时,医院会请社工进行评估,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申请到爱心专户。过去20年来,爱心专户每年协助的对象只有1000多人,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申请标准太高,或是流程太麻烦。
刘淑琼表示,爱心专户的钱是不稳定的,有善心人士就有钱,没有就坐吃山空。健保的精神是危难共担,卫福部有必要将申请的SOP、认定标准说清楚、讲明白,不应在配套措施还没到位时,就调整多项部分负担。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