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朱民分享了他的四点观察:第一,由于疫情还在蔓延导致经济恢復仍有不确定性。第二,供给与需求双重衝击下通货膨胀将持续存在。第三,俄乌衝突带来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第四,美联准会的暧昧和政策激变引发动盪。

在对比2008年和2020年的两次经济危机后,朱民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金融走向了「三低一高」格局:「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膨、高债务」。而2020年到2022年则进入「三高一低」新变局:「高增长、高通膨、高债务、低利率」。

「很多国家的经济增长在2021年强劲反弹,并在2022年继续反弹的尾声,很多国家的债务高于二战以来的歷史高位,利率开始上升,但仍然整体处于低水准。」朱民分析称,这只是一个过渡,2023年开始,世界经济将回归到疫情危机后的正常轨迹,其他经济变数也将变化。

谈及2022年之后的全球经济走势,朱民并不乐观。他指出,受人口老龄化、地缘政治和供应链波动、收入分配恶化、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劳动生产率下降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将进入「三高一低」的新格局,即「高通膨、高利率、高债务、低增长」,这是典型的「滞胀」。

「(三个阶段中)唯一不变的是『高债务』,但利率水准升高,高债务就变成了最大的潜在风险。最重要、最敏感的变数是通货膨胀,大家最关心的美联准会政策也是主要的不确定性(因素)。」朱民称,综合上述情况考虑,2023年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格局。

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已累计占到全球GDP的2%,朱民认为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想像的。然而,俄乌衝突爆发再次推高了本已高位运行的大宗商品价格,朱民指出,伴随着地缘政治的巨大不确定性,两股力量将持续推高通货膨胀。

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势,中国该如何应对?对此,朱民表示,中国是大宗商品的主要进口国,随着能源价格进一步上升,PPI与CPI的差距或将进一步扩大。

他特别强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并不会在短期内结束,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中国要做好政策准备,特别需要通过改革建立灵活的市场应对机制。

#朱民 #高债务 #通货膨胀 #全球经济 #经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