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寸土寸金,比起大坪数的透天厝,套房小宅反而更受欢迎,北市社会住宅推出「1房型」满足市民,但经委托民间调查显示,民眾认为在坪数相同的前提下,1房型多出一面隔间墙反而占空间,不如直接打通成为套房,住起来空间感更大,北市都发局也考虑依此重新评估未来社宅。
都发局表示,去年和「OURs都市改革组织」联手调查民眾对于社宅的承租意愿、公共设施需求、期望的设备等等,回收了1354份问卷。结果显示,有意愿承租的民眾大多20至30岁,而且有35.4%是未婚状态,因此推估小坪数的房型需求量最大。
完成初步调查后,都发局公告修正版的「台北市公有土地参与都市更新分回纳作社会住宅评估原则」,目前规画的1房型已经不适用,于是重新把7、8坪套房需求纳入设计评估,让社宅更符合大眾的需求。
都发局住宅企划科杨少瑜科长表示,其实早年在规画社宅格局的时候有设计套房,不过瑞光社宅以后建造的社宅则是改成1房型,因为当时调查民眾意愿,不少人反映套房没有「隔间墙」,煮饭味道容易瀰漫整个房间,希望多出一个隔间,把睡床与煮饭空间隔开来。
杨少瑜说,社宅的设计会不断调整,2017年改成1房格局仍持续关心民眾居住体验,结果这次问卷调查发现,不少人认为改成1房型没比较好,因为1房型跟套房型的坪数差不多,但1房型多出一个隔间墙阻隔气味,虽然解决了异味问题,但也压缩了坪数。
杨少瑜表示,从这次的问卷回馈可得知,比起异味流窜,大家更重视空间问题,现代在套房内开伙的族群不多,把1房型改回套房就不用隔间墙,空间又可以更大,所以都发局决定,下一个套房开工时,会恢復以套房的格局居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