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害防制法》自86年实施及98年修法后,台湾吸菸率逐年下降,但近年不但未继续下降,甚至出现微幅反弹,究其原因主要是青少年吸菸率增加,而电子烟正是造成青少年吸菸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为此,世卫组织于2020年的报告明确指出,新型菸品中的电子烟不是菸,而加热菸是菸;据此,卫福部所提出的《菸防法》修法原则是:纳管加热菸、禁止电子烟。

立法院卫环委员会23日首次针对《菸防法》修法,邀请卫福部长陈时中和国健署长吴昭军备询。

会前,陈时中向媒体表示,过去关于加热菸、电子烟的区分国际上是有争议,但现在已经慢慢厘清并理出头绪,根据世卫组织2020年的研究报告,加热菸是菸品,因此按照菸品标准进行管理,而电子烟不是菸品,而且对于身体的危害较大,故而禁止,藉此保障国人的健康;现在各国都採取世卫组织的认定,卫福部修法方向也是与国际接轨。

随后,在接受民进党卫环委召委赖惠员质询时,陈时中再次表示,《菸防法》修正草案中的「指定菸品」就是含有菸草的制品,至于类菸品的种类很多,现在主要是针对电子烟,而卫福部对类菸品的定义更宽,就是要避免电子烟厂商将来为规避法规而不使用电子部件将烟油细雾化;现在电子烟添加很多化学物质,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所以一律用类菸品定义它,以便日后的查缉。

赖惠员问陈时中,世卫讲的很清楚,电子烟不是菸,加热菸是菸,而目前有人主张开放电子烟;陈时中回覆:「断然无法同意!」

台湾防制菸害有成,根据国健署的调查,成年人吸菸率已由97年21.9%降至109年的13.1%,降幅超过4成(40.2%),但与107年的13.0%相比却有微幅反弹;陈时中也承认,「成人吸菸率最近几年有点降不去。」

成人吸菸率降不下,与电子烟的泛滥密切相关。根据国健署调查,18岁以上电子烟使用率由107年的0.6%增加至109年的1.7%,升高近3倍,其中又以26-30岁的男性(6.3%)及21-25岁女性(4.6%)最高。

因此,赖惠员以一个妈妈的身份看到电子烟对青少年的危害;她批评国民党执政时让《菸防法》一拖14年不修正,反而是陈时中和吴昭军有魄力,敢去正视目前电子烟无法可管的现实。

对于国民党团所提出的「双禁」,赖惠员强调,这次修法的重点不是「开放什么,或是禁止什么」,而是希望与国际接轨,清楚有效地区分菸品种类,然后进行有效管理。

赖惠员指出,电子烟残害青少年,使得青少年吸菸年龄层下降,在各种有关调查中都可以发现这个问题,现在各式电子烟透过非法管道进入国内,青少年在网路上就轻易可买到,而且,政府还课不到税;政府要去取缔,要去防堵,却无法可管,所以对于修正《菸防法》的迫切性,大家应该要正视,而非逃避。

此外,对于《菸防法》修正草案将菸盒警示面积由35%增加到85%,民进党立委吴玉琴支持增加警示面积,但她质询陈时中「目前菸盒警示面积在85%以上的国家有几个?」陈时中表示,在122个有菸盒警示的国家中,只有10个国家的警示大于或等于85%。

因此,是否将菸盒警示面积一下子增加到85%,吴玉琴认为,可以好好讨论一下。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菸酒过量,有碍健康!

★吸菸有害健康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戒菸专线:0800-636363

#电子烟 #菸品 #菸防法 #陈时中 #赖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