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讯》报导,儒鸿3月9日举行法说会,次日开盘不到15分钟直接跌停,11日续跌,收盘437.5元,创下近1年新低价,如此跌势并不常见。若从近1年高点683元来计算,跌幅高达36%,小散户惨套四处询问是否该停损?被市场戏称「法说会开完,隔天开法会。」外资亦大幅下修儒鸿目标价。

疫情与库存 跌停两大关键

儒鸿也拖累聚阳股价跟着下滑,11日失守200元大关。不禁让人好奇,纺织资优生到底怎么了?

儒鸿为垂直整合服饰生产商,从事织布、染整、定型及成衣制造,主要产品包括成衣与功能性弹性圆编针织布料。以2020年营收来看,成衣占比为70%、布料30%;成衣每月产能约1200万件、针织布约1500万码。大客户有Nike、Lululemon、UA等各品牌商,以及Costco、Target等通路商,品牌商与通路商营收贡献分别为70%与30%。销售地区则以美洲为主占60%,其次为亚洲28%。

《财讯》报导指出,跌停最直接的原因是2021年第4季的毛利不如预期,当时越南疫情严重,产生许多额外的防疫费用;加上上工率下滑,只能增加外包比重,但当地产能也缺乏,因而垫高外包成本侵蚀获利。再者,随着2021年第4季的在途存货陆续到港,品牌商和通路商的秋冬库存垫高,今年成衣供应链逐步舒缓,不比2021年的拉量急单。

不过,法人担忧的并非去年第4季已发生的事实,而是目前的纺织景气集合所有不利因素,大大影响到今年产业结构,这才是儒鸿股价跌落神坛的关键。

《财讯》分析,首先,疫情大幅影响航运价格和到港时间,为支应需求,美国转向南美洲及邻近成衣厂下单,儒鸿会不会被迫向低毛利订单低头?其次,俄乌战争造成能源、粮食价格大涨,美国为首的通膨危机就在眼前,一旦薪水跟不上物价上涨,粮食这类民生必需品可能会排挤成衣需求。

再以大环境来看,儒鸿是在2011后开始崭露头角,股价从10~20元一路上涨,当时台股约在7000点,道琼在10000点。如今台股17000点,道琼32000点,儒鸿股价也一度衝破600元,处于高位,风险就高。还有,2010年代,中国经济正在起飞,眾多的基础建设和强劲的消费力道,是帮助2008年金融风暴迅速復甦的大功臣,而今中国自身难保,未来全球的消费力道有待观察。

文章来源:财讯双周刊
#儒鸿 #全球 #聚阳 #成衣 #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