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主计总处最新预测,受惠于出口畅旺等因素,2022年台湾经济成长率可望达4.42%,带来好消息,但另一项数据则透露警讯,超额储蓄续攀至新台币3.58兆元、创下歷史新高,意味閒置资金泛滥的情况更严重。

国民储蓄毛额扣掉国内投资毛额的差额,便是当年度的「超额储蓄」,可反映资金閒置状况;当超额储蓄的数字愈高,代表国内资金閒置情况愈严重。

观察台湾超额储蓄变化,2014年首度衝破2兆元大关,而后持续上攀,2020年再次突破3兆元关卡,近两年更因疫情导致全球处在极度宽松的货币环境,资金淹大水,超额储蓄持续创下新高,今年预测将达3.58兆元。

前央行副总裁、现任东吴大学讲座教授许嘉栋表示,近几年台商挟带大笔资金回流,带动相关经济数据表现亮眼,但不可否认,这些资金进来后不完全投入实体投资,甚至有部分流向房地产,「不能不鼓励台商回来,但现在台湾有没有更好?」

主计总处综合统计处处长蔡钰泰则说明,超额储蓄的问题讨论多年,部分学者忧心资金过多,恐导致经济失衡,不过他认为,这几年超额储蓄快速增加有疫情的特殊因素。

蔡钰泰解释,超额储蓄大概等同于经常帐顺差,2022年超额储蓄3.58兆元,当中就有9成来自经常帐顺差,也就是出口畅旺所导致。

而超额储蓄为储蓄与投资的差额,进一步观察今年的储蓄率为42.02%,确实创下歷史次高、仅次于去年的42.22%,但投资率27.03%,也是近22年新高。蔡钰泰指出,投资动能没有不振,甚至显着提升,只是疫情及边境管制限缩民眾的消费动能,一增一减之下,才会导致超额储蓄水位明显升高。

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邱俊荣认同疫情确实是超额储蓄激增的因素之一,除了货币环境更宽松,美中贸易战后资金回流,也让市场资金满溢;儘管实质投资去化了部份资金,但同时也透过房地产、股市、加密货币等各种不同形式保有,「所有东西(价格)都在增加」。

邱俊荣认为,要解决閒置资金过多的问题,除了引导资金流向实体投资,货币政策也是重要工具,尤其现阶段原物料、营建成本高涨,若政府还要大推公共建设,难免投鼠忌器,忧心排挤民间投资。

而美国联准会3月启动升息循环,台湾央行罕见同日且等幅升息1码,宣告货币政策走向紧缩,邱俊荣认为,随着央行启动升息,未来閒置资金泛滥的情况或许会好一点,但跨出第一步后,接下来如何持续从市场收回资金更显关键。

邱俊荣直言,央行必须严肃看待超额储蓄反映出台湾当前货币超额供给的问题,毕竟台湾长期处在极低利率的环境,已造成资源配置扭曲,许多必须反映的成本无法反映,长期必将留下弊端;后续央行适度升息,不仅能让经济体系反映合理的资金成本,也是经济体质优化必须要走的道路。(编辑:潘羿菁)1110326

#超额储蓄 #资金 #閒置资金 #投资 #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