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奥会主席林鸿道。(中华奥会提供)
中华奥会主席林鸿道。(中华奥会提供)

中华奥会为了庆祝百周年庆,今年将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以专题论坛、绘画比赛、文物展览、庆祝酒会、邀请外宾及各运动协会共同冠名杯赛等方式庆贺奥会百周年,让更多人参与奥林匹克活动,多面向了解奥林匹克的精神与真谛。

中华奥会百周年庆庆祝活动,首场活动于今天(27日)由中华奥会与中华民国奥运人协会、台湾体育运动大学共同举办「我国参加国际奥会百周年论坛」,期盼抚今追昔,感动重现,集眾人智慧再现新局,增进产官学界的互动,发扬奥林匹克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神。

中华奥会主席林鸿道十分重视奥会百周年庆祝活动,多次亲自指导相关筹备工作,今年首场论坛,他特别以「让体育运动成为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从中华奥会的社会责任谈起」为主题,结合自身对奥会7大工作事项愿景,发表精彩专题演讲;林鸿道并指出,透过深耕奥林匹克教育,奥林匹克精神深入台湾的每一个角落,让全台湾都成为运动员参与国际体坛的后盾,期许将台湾的体育表现,推入国际体育运动前10%大国的目标。

林鸿道补充,透过运动科学的积极介入,提升竞技成绩,运动员的社会地位必然更加受到重视,他从去年开始一直推动成立「国家运动科学中心」积极努力,目前已见曙光,请大家拭目以待。

中华奥会成立于1922年(民国11年),原名为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同年受到国际奥会承认,开启中华奥会参与奥林匹克各项活动的契机,迄今已届100周年。这些年来,中华奥会歷经王正廷、郝更生、周至柔、邓传楷、杨森、徐亨、沈家铭、郑为元、张丰绪、黄大洲、蔡辰威及林鸿道等12位主席辛苦耕耘,带领中华奥会参与国际赛会,创造辉煌成绩、争取国际友谊,成为台湾连结国际体坛最重要的桥梁。

中华奥会主席林鸿道演讲内容全文如下:

让体育运动成为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 从中华奥会的社会责任谈起

奥运人协会、学界的各位先进、各位贵宾、各位女士、先生,媒体朋友,大家早安、大家好! 鸿道很荣幸受邀在此和各位分享。

我来自企业,当企业界谈到社会责任(CSR),其实就是指企业要「取之社会、用之社会」,不光只是替股东赚钱而已,还要对社会、环境的永续发展有所贡献。中华奥会的资源来自社会,因此,如何发挥最大效率、创造体育发展的最大利益,与国人共享,自然就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更进一步,从自身做起,推动环境的永续发展,也正是我们在努力的工作。

为了善尽奥会的社会责任,本人在今年初第13届主席就职时,揭示了7大推动工作事项,包括:推动国家级运动科学中心的成立、以产业化为方法让体育运动成为国人生活。

透过深耕奥林匹克教育,奥林匹克精神深入台湾的每一个角落,让全台湾都成为运动员参与国际体坛的后盾。深耕奥林匹克教育,我们所有体育人都应该站在第一线,自助而后人助,为深耕奥林匹克教育努力。

相对于台湾的个人运动风气快速成长,国人对于体育运动的竞技却是相对冷漠的。新冠疫情前,台湾每年有超过百场的国际体育竞赛,一般的情境是「场内人数比观眾多,社会大眾完全不知道比赛的存在!」各位体育人,想想我们的「非体育人」朋友,见面寒暄时,除了国内政治、社会八卦外,何时出现过任何体育赛事的话题?我们都必须承认,体育运动并不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身为体育人,相信这绝不是在座任何一位所乐见的。

我们都知道,竞赛成绩和社会大眾参与、关心体育运动有绝对的关系,创造体育运动的竞赛佳绩,是引导社会大眾参与体育运动的最直接方法。本人多年来一直在为将台湾推入国际体育运动前10% 大国的目标努力。4面金牌、4面金牌、4面奥运金牌 (因为很重要,所以要说3次),就是我们达标的指标。以目前我国运动员的表现,绝对有达标的潜力。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正是现代竞技的最佳写照,因此如何给运动员精准、有效率的训练和完善的保护,是我们向4面奥运金牌迈进的最重要推力。为了达到这个可及的目标,本人和运促会以及几位体育界的先进正为推动成立「国家运动科学中心」积极努力,目前已见曙光,请大家拭目以待。我们也为特定选手的精准培训和完善保护,成立了专属运科小组,为目标努力。希望我们所有的体育人都能共同支持国家运动科学中心的成立。

透过运动科学的积极介入,提升竞技成绩,运动员的社会地位必然更加受到重视。身为企业界出身的体育人,鸿道看到的是运动产业生态圈的荣景。体育运动的佳绩,带来的绝对不只是金牌数量,而是国人生活文化的面向扩大以及运动产业生态圈的发展荣景。

欣逢奥会成立第一百周年,中华奥会将以传承、展望与创新的自我期许,负起与时俱进的社会责任。

在此同时,更希望能在所有体育人的共同努力下,让运动员参与国际体坛得到最佳成绩、让国人生活文化面向扩大,以及让运动产业生态圈蓬勃发展。

#奥运 #奥会 #中华奥会 #林鸿道 #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