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味烹调方式不油腻,成为不少人宵夜选择,甚至有人认为,滷味吃起来比咸酥鸡更健康,但真的是如此吗?家医科医师陈欣湄指出,滷味是不少外食族的正餐选择,但有些店家为了方便省时,在滷味里放入添加物,滷久恐会产生有害物质。
家医科医师陈欣湄在节目《健康好生活》提到,滷味是不少民眾正餐选择,自己滷的滷味不用担心,因为调味及食材来源明确,不过有些店家恐会多放添加物,为了让滷味看起来更入味,使用「焦糖色素」增加滷味色泽,但里面含有「4-MEI」的成分,虽然不是致癌物质,不过在动物实验中却有致癌可能,在长期或大量食用的情况下恐伤害健康。
陈欣湄医师进一步提到,有些店家使用的酱油也有疑虑,一般酱油发酵约需6个月,但不肖店家为了节省成本,因此选择速成的化学酱油及水解酱油,例如利用「盐酸及豆制品」混合而成,所需发酵时间就较短,速成酱油1个月就可制作完成,而水解酱油仅需3至7天,虽然速酿酱油制造过程没问题,但可能产生单氯丙二醇,与焦糖色素状况类似,大量食用情况下,在动物实验中也有致癌风险。
除此之外,有些店家还会用「工业盐」取代食用盐,陈欣湄医师解释,工业盐是盐田做出的第一批盐,没有经过精炼,可能含有重金属或亚硝酸盐等,基本上不能食用,有致癌风险。另外也分享一则案例,指添加物也可能引发过敏问题,她曾收治一名30岁左右的气喘病患,但由于她从未有类似病症,因此觉得奇怪,进一步才发现,她晚餐都会吃同一间店的滷味,医师推测病因可能与滷汁有关,而病患减少食用后,气喘问题确实获改善。
陈欣湄医师也针对「陈年老滷」表示,辅仁大学的食品相关科系研究发现,食物滷的时间越久,容易产生有害物质,肉品、冰糖、酱油长时间一同炖煮,容易产生胆固醇氧化物,而且会随滷的时间越久,浓度也会越高,虽然目前并未被认定为致癌物质,但胆固醇氧化物跟动脉硬化有关,呼吁民眾食用上仍要小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