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多年来美国与中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关系似乎有了变化,但是上海復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吴心伯分析指出,中美关系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向,将是相互认知的负面化趋势持续增强,对抗性不断上升,博弈更加激烈,衝突风险持续扩大。
吴心伯在大陆外交部主管、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行的学术期刊《国际问题研究上发表专文指出,美国拜登政府视中国为最严峻的竞争对手,他的对中政策没有回到欧巴马主政时期常轨,而是继承拜登前任川普的基本框架,反映过去几年美国对中政策的巨大变化。
他在专文中说,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带有「准冷战」的特徵,更加重视同盟和伙伴的作用,特别希望藉由推动印太战略,重构印太地区地缘政治与经济架构,以有利于美国对中国的长期战略竞争。
吴心伯指出,在军事领域,拜登政府继续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施压,更着力在台海威慑中国,企图以增加美国在印太的军事部署和存在、提升台湾军事能力、强化与盟国军事合作等措施,遏阻中国对台动武。中国则对抗美国的遏制、打压和挑衅,因此中美走向衝突的风险不断增加。
他预测,中美关系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向,将是相互认知的负面化趋势持续增强,对抗性不断上升,博弈更加激烈。如果美苏冷战是「最危险」的大国对抗,当下的中美竞争则是「最复杂」的大国博弈,两国关系回不到川普执政之前,又不能落入新冷战,这就需要面对竞争不断加剧的现实打造新常态,而塑造中美战略竞争新常态是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多维新闻》指出,在南海的对峙问题上,中美紧张关系持续升高。日前美太平洋空军司令声称,美军F-35战机在东海上空曾与中国歼-20战机近距离相遇,引起了热烈的议论。中共国防部发言人吴谦表示,长期以来,美军舰机对华进行大范围、高频度的抵近侦察和挑衅慑压,严重破坏中美两军互信,严重危及双方舰机和人员安全。
在外交上中美双方也互不相让,美国3月21日宣布将对部份被指为侵犯人权的中国官员实施签证限制,中国外交部也根据中国《反外国制裁法》对对在涉华人权问题、对华制裁与损及中方利益的美方官员对等採取签证限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