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宣布不会寻求连任,香港政圈盛传香港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参选,政务官(AO)出身的林郑月娥,任内起用不少AO出任局长,香港政界人士及学者预估,无论接任特首的人是谁,公务员系统势必迎来一场大改革,其中主导香港半世纪的「AO治港」旧秩序,将走入歷史。

香港一直奉行「文官治港」,以政务官(administrative officer AO)为核心。据香港01分析,六七暴动后(1967年香港左派暴动),英国殖民地政府开放行政架构,被视为管治团队精英的AO,华人成员逐渐增多。这批政务官一般来说并非某一特定范畴的「专才」,而是更看重其形象、中英语俱佳,属于「通才」,透过调任不同部门累积公共政策经验,成为管治骨干。

而这批六、七十年代加入港府华人政务官,在中英谈判后至1997年香港回归的过渡期大放异彩,成为各政府部门的首长,代表人物当数回归前升任香港布政司、财政司的陈方安生和曾荫权。

「AO治港」的格局在香港1997年回归前后已根深蒂固,正面来看,他们的特徵是廉洁、高效,但相对地较少涉足政治,行事多讲既有程序,也因此引发1998年新机场大混乱后,时任香港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拒绝负政治责任的争议。

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察觉到问题,于2002年推行主要官员问责制,局长及司长皆为政治委任官员(2008年扩展至副局长及政治助理)。原意是希望问责团队可物色一些与香港特首理念相近的政治人才,并就港府施政问题负政治责任。不过实际执行下来,由于当地政治人才供应有限,即使有顶尖人才亦未必愿意加入港府,不少高官都是由顶层公务员直接晋升,因此「AO治港」的格局多年始终没有大变。

2012年无政府高官背景的梁振英当上香港特首,当时政界其中一个流行的说法是,政务官对于梁振英政府的施政出现「阳奉阴违」现象,某程度梁须依靠AO出身的林郑月娥驾驭政务官。

2019年「反送中运动」时期,进一步将「AO治港」与「新秩序」之间的衝突推向极点。当时不少公务员团体打破「政治中立」,加入批评港府与警方执法,甚至举行集会反对港府。其中在「元朗7.21袭击事件」轰动全港后,逾百名政务官匿名联署,要求林郑月娥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调查修例风波以来在社会所引起的大小事件,震动港府内部。须知道整个政务官编制(根据公务员事务局资料)只有区区七百多人,一百多人「作反」已是一个很高的比例。而作为管治骨干,公务员是港府不能失去的一个板块,遑论被视为港府「明日之星」的政务官。

最终《香港国安法》的制订扭转香港政治格局。其中对于公务人员,明确要求他们就任时须宣誓或签署声明拥护《香港基本法》、效忠港府,首次将公务人员的政治效忠,清楚列入法定要求。

有香港资深政界人士分析,随着林郑月娥这位出身政务官系统的特首未能连任,象徵AO在港府架构内的角色进一步削弱。林郑月娥曾经说过,估计在新政治局面下,日后「AO党」在港府内部的影响力会进一步减低,或必须展现政治忠诚及执行「硬任务」,才可在未来港府管治中占有重要席位。其中一个在新格局下可能受到影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数香港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表示,目前香港特首热门人选,全部都非政务官出身,无论最终谁人当选特首,可以肯定的是「AO治港」神话将会幻灭。他指,「武进文退」是过去几年明显的现象,若香港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当选固然会再进一步,但即使最终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跑出,「AO党」的地位无可避免会继续矮化:「以前北京尚且可能想借林郑月娥管治经验,带领公务员团队,但过去几年还是搞得一团糟。」

他估计,香港新任特首无论由谁人担任,大规模的公务员体系改革已难以避免。

#AO #政务官 #港府 #治港 #林郑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