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军波表示,印度国内政治力量并非铁板一块,民族主义也不是联结所有政党的唯一力量,也不是印度復兴的唯一意识形态。莫迪政府的政治稳定还取决于能否维护印度的长期利益,即维持印度的独立大国地位,并为长期经济繁荣营造稳定的国际环境。

简军波认为,这种内在动机将使印度找到与中国友好相处的途径。只有保持中印之间正常友好关系,印度才能摆脱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工具性地位,摆脱西方国家对印度独立的压制。从川普到拜登,美国的印度政策很难为印度带来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美国的印太战略侧重于对中国的军事和战略遏制,而不是促进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经济繁荣。与此同时,如果印度作为伙伴遵循美国印太战略中的义务,它的独立也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威胁。

简军波称,因此,如果印度将其对中政策置于印美关系的框架下,它将发现作为印度核心和长期利益的经济繁荣和国家独立可能会受到威胁,甚至损害。事实上,美国从阿富汗迅速撤军及要求印度在俄乌衝突中选边站,是严重损害印度利益的典型案例。

简军波分析,所以,印度会发现印度与西方合作对抗中国的局限性甚至危害性,反之,它会发现中印良好关系的特殊价值。在南南框架内。印度将发现双方都具有开发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身分,也都是金砖国家的成员。中印同为南方国家,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理念,双方友好关系源远流长。这些因素是印度缓和双边紧张局势、开展持久合作而不是对抗的基础。

简军波表示,这意味着,在共同的身分认同和意识形态基础上,印度可以在缓和对中政策中找到对抗美国和西方国家对印政治压力的同盟军,并从中恢復被美国和西方国家所贬低的独立性这一大国地位的根本属性。

简军波认为中印关系的未来,在俄乌衝突中,美西方对中印施加的共同压力让中印双方重新发现了各自与西方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立场和利益差距,并重新发现彼此发展友好关系的必要性,这也是最近中国外长王毅能够在新德里和印度外长苏杰生会面的基础,或者说,这次会面是双方重新发现双边友好关系必要性的结果。

但是,莫迪及印人党固有的民族主义属性,不会让莫迪政府有充分的动力彻底改善和中国的关系,并且很难在边界纠纷中寻求共同妥协的途径。这会让莫迪执政时的中印关系随时处于紧张状态。另一方面,美西方在加紧对中遏制且这种遏制在俄乌衝突结束后可能升级的前景下,作为「伙伴」,印度可能会越来越多面临配合美西方遏中并选边站的压力,这一压力会损害印度作为大国的独立地位和印度长远利益。

简军波强调,因此,如果美西方加大对中遏制,莫迪政府的对中政策是积极配合——这符合民族主义的利益诉求,还是适当抵制美西方压力,转而寻求与中国的合作,以便在南南合作框架内寻求合作共赢并保持其独立地位,这取决于莫迪政府的利益考虑和政治权衡。

#印度 #简军波 #中国 #莫迪政府 #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