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运环境来看,穆迪认为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更为不利的营运环境。穆迪预计2022年中国实际GDP增速将从2021年的8.1%回落至5.2%,原因是新冠疫情和房地产业下滑仍对商业信心和经济活动造成压力。同时,俄乌军事衝突的蔓延风险可能令外部环境更为艰难。进口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以及主要出口市场需求的减弱可能削弱中国增长前景。如果这一风险攀升,穆迪认为政府制定的经济框架将允许其通过额外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进行灵活应对,不过实际增长或将低于增长目标。

不过,穆迪进一步指出,在3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上,政府承诺将支持经济增长并提升市场信心。穆迪预计宏观经济政策将会有效地支持信贷需求。政策将包括适度下调利率、微调房地产业融资政策、继续扶持小微企业以及对新基建项目的适度财政扩张,涉及可再生能源、数字基础设施和绿色发展领域。

在资产风险方面,穆迪认为,中国银行体系资产风险将上升。在经济增长放缓的环境下,新增不良贷款率将维持在高位。房地产业下滑的影响将令银行业的资产品质面临风险。稳定房地产业的政策迄今为止是渐进且谨慎的,以避免造成经济和金融的不稳定,近来政策的放松体现了这一点。具体政策包括一些地方放宽房贷首付比例和房贷审批标准,以及放松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商的发债要求。虽然中国银行业对财务受困开发商的直接敞口有限,而且银行体系面临的相关风险可控,但政策微调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令开发商未来12-18个月的融资环境有效改善。再加上大陆国内疫情和封锁措施造成的企业营运再度中断以及俄乌军事衝突造成的外部压力,这些因素将加剧银行业的资产风险。

穆迪的报告也显示,中资银行仍将利用其高额贷款损失准备进行坏帐处置,因此其不良贷款率将基本保持稳定。由于更严格的资管规定已全面实施,推动影子银行业风险进一步下降,银行的非贷款资产风险将持续降低。

在营利能力方面,穆迪认为,中国银行体系营利能力将趋稳。稳定的净息差和低成本收入比将支持银行业的拨备前营利能力。穆迪预计央行未来的降息幅度 (若有)将较小,因此净息差受到的影响将在可控范围内。制约大幅降息的因素包括中国本已较高的生产者价格指数、俄乌军事衝突对大宗商品价格的进一步衝击以及对美联储逐步缩减宽松政策以及美国加息造成中国资本外流的担忧。同时,银行业将受益于同业资金成本的下降以及贷款占总资产比重的上升。

穆迪同时表示,虽然贷款的信用成本仍将较高,但非贷款资产的信用成本将下降。2021年底资管新规的全面实施加快了银行解决资管业务遗留问题的速度,此前穆迪认为这是银行业的资产风险来源之一。

此外,在监管资本要求更为严格的情况下,资本状况保持稳定。在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支持下,银行业的资金来源和流动性仍将充足。主要银行仍将获得强有力的政府支持。

#穆迪 #风险 #银行业 #资产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