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同「第三学期」的大学弹性学制已开放,为加强产学连结,教育部延伸出「弹性学制育才先导计画」,鼓励学校利用这段课时,邀业师到校上课或安排学生实习。在这当中,校方虽可向官方申请补助款,但仍得自筹措多于政府补助经费两倍的配合款,不少学校直呼太诡异,不看好企业捐款态度,仍在观望中。
教育部昨(13)日上午邀集公私立校院协进会代表召开线上会议,讨论「第三学期」的可行性。此案已在会中过关,开放各校自行报部申请,高教司长朱俊彰随后便抛出「弹性学制育才先导计画」,希望能将产业力量于弹性学制引进到大学,强化人才培育。
据了解,教育部对于「弹性学制育才先导计画」设有诸多条件,目前初步规画开放111学年度在「高教深耕计画」申请补助款达新台币1亿元的大专校院申请,试办期程为3到4年。
而此案仅开放大学部学生参加,1学期的修课周数,可弹性选择正课与实习时间配置为「15+3」或「16+2」。修业期限也可缩短,即毕业学分可少于128学分,毕业时如修满80学分,可获得副学士文凭。之后如有需要,则可依个人需求再返校修满学分,便能获得一般学士学位。
在昨天会议中,这起计画之所以引起公私校代表质疑,即在于补助经费方面。
依据这起草案,每校无论多少科系申请,教育部核发经费最多就是新台币300万元,费用可用于奖学金、业务费用、人事管销、交通费等,其余款项则由学校自筹,且要求学校募款费用必须多于教育部核发经费的两倍以上。
一名公立大学代表说,目前尚无法得知核发款项的流程、顺序,「要教育部直接掏钱出来也不可能!」
该名代表认为,依照高教司的规画,彷佛乐观认为企业一定乐于捐款,但当中问题很多,像是学生在这段时间实习,不过只有一个暑假,时程最多也不会超过4个月,企业哪会愿意帮忙?直呼此案好诡异,公立大学对于经费核发还有募款方案更是担忧不已。
私立大学协进会秘书长、世新大学法律系教授翁逸泓表示,根据昨天会议来看,教育部想协助企业缩短人才培育时间,不过此案还在发想当中,所以才会邀集各协进会开会讨论,如要执行,想必会与各校再讨论。
翁逸泓强调,针对此案,私校协进会将会了解会员学校的意见,但也希望教育部能提出更清楚的说明与规范。
教育部则回应,4月13日召开之增列第三学期研商事宜会议,系针对如何促进弹性学制、协助学生职涯发展,与大学及协进会交流意见,尚未形成任何计画方案,经汇整评估本次与会代表之建议后,后续将再择期召开会议凝聚共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