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大雨造成凤山区光復路大淹水,以及洪流冲断桃源区明霸克露桥,民眾对此仍记忆犹新。汛期将至,高雄市水利局近来加强排水清疏工作,也会分别加设淹水感知器与土石流侦测器,防患于未然。
水利局为提升辖内防洪效能,今年共编列1亿5500万元办理区域排水、雨水下水道及中小排水之清疏工作,2022年计画清疏长度180公里,目前针对易淹水区域及瓶颈段先行办理清疏工作。
高雄市容易淹水的地方包含苓雅区民生大排、大寮拷潭排水、冈山潭底排水、土库排水、永安竹仔门排水、美浓中正湖排水、仁武澄观路、竹楠路、凤山澄清路、前镇自强二路等,目前这些地区的清疏工作已完成清疏53公里,清淤量为24万立方公尺,并且持续加强清疏工作,预计在今年4月30日前清疏达100公里长。
除了排水清疏工程,高雄市水利局也加强各区的污水道工程,并对各项水利建物与抽水站检查工作及水患、土石流等灾防演练,另外,市府还补助市民建置防水闸门(板),以因应超出排水保护标准的强降雨,减少民眾的生命财产损失。
目前高雄市有60个淹水感知器,水利局表示,虽然受于经费限制,但今年仍会加设20个淹水感知器,在比较容易淹水的地区布设。对于山区与偏乡,则会着重土石流侦测器,侦测潜势溪流,保障民眾安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