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拚防疫,流感、肠病毒疫情降温,但书田诊所泌尿科主任医师林儒廷观察,门诊淋病患者不减反增,且不乏大学新鲜人染病,吁民眾勿轻忽安全性行为。

林儒廷说明,淋病是接触到淋病双球菌而引起,男性感染后2至7天可能出现症状,包含尿道口有白色或黄色有异味的分泌物、排尿灼热刺痛等,但女性感染后潜伏期较长,且症状不明显,大多无疼痛感,少数出现黄绿色分泌物,易被忽略,感染者未儘早治疗传染力可持续数月。

林儒廷表示,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期间,流感、肠病毒等传染病减少,但门诊观察淋病患者约增加1至3成。由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统计来看,民国105年全台淋病确诊人数为4000多例,109、110年皆达7000多例;今年1至3月就有近2000人确诊,推估全年病例可能近8000例。

针对淋病患者增加的原因,林儒廷推估,疫情期间无法出国,娱乐、运动等休閒也受限,可能因此让人的相处与亲密感需求增加,但又轻忽安全性行为导致,且患者年龄也有愈来愈年轻的现象。

林儒廷说,淋病主要感染族群以25至39岁男性为多,以往门诊也多半是20岁以上的病人求诊,但近年却不乏18、19岁的大学新鲜人,在高风险性行为后出现相关症状来求诊。

在诊断与治疗方面,林儒廷表示,会先对患者验尿与分泌物,检测到淋病双球菌即可诊断,治疗方面以针剂注射与口服抗生素为主,配合医嘱治疗1至2周即可痊癒;且性伴侣应一起接受检查,若有感染须同时治疗,以免反覆感染。

林儒廷提到,感染淋病后若未完整治疗,男性可能会引起慢性尿道炎、膀胱炎、摄护腺炎、尿道狭窄、不孕等问题;女性则是子宫内膜炎,甚至输卵管炎或骨盆腔炎,可能导致不孕。

最后林儒廷提醒,预防淋病要避免多重性伴侣及危险性行为,同时全程使用保险套,可减低感染的机会;若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尽快就医,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编辑:陈政伟)1110415

#淋病 #林儒 #治疗 #出现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