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简秀枝专栏】古今音乐人的联手,让人感同身受,悲从中来,甚至潸然欲泪!
国际知名国际知名钢琴家白建宇(Kun Woo Paik,1946-),与NSO(国家交响乐团)弦乐菁英,于4月15日晚间在国家音乐厅,以古曲新韵的当代手法诠释,彷佛在悠悠泣述中,为天地无常,抒发深邃情感,颇令人动容。
爱沙尼亚作曲家培尔特(Arvo Pärt,1935-)改编《莫札特-慢板》,作为吊念亡友,冥想式的静谧,悠悠荡荡,感人肺腑。
不畏疫情,也无视台湾入境隔离的漫长,白建宇继去年贝多芬32首奏鸣曲的全曲演出,留下纪录。今年卷土重来,这回他要带领NSO 与KSO,以室内乐及协奏曲,展现「母鷄带小鸡」的温情,落实了音乐圈内的跨代友谊,以及跨国承传。
「NSO室内乐-白建宇与好朋友们」,首先拉开了序幕,新上任国表艺中心董事长高志尚,亲临现场,白建宇粉丝群,南北大聚集。白建宇艺高人随和,老大哥之于年轻音乐晚辈,展现肢体语言,时而与年轻乐手勾肩搭背、时而压着他们的头敬礼,在台上拉扯逗闹,十分有戏。
首场室内乐演出,曲目跨越400年,从创作于1782年的莫札特(Mozart, 1756-1791)《A大调第十二号钢琴协奏曲》改编成钢琴与五重奏版本,到从德沃札克(Dvorak,1841-1904)创作于1887年的《A大调第二号钢琴五重奏》,以及最脍炙人口的爱沙尼亚作曲家培尔特改编创作的《莫札特-慢板》,把挚友骤逝的哀悼,透过经典曲目改篇,悽切悲凉,痛彻心扉,把古今并陈,老少同台,室内乐跨越世纪、超乎国度的风采,展露无遗。
参与演出的音乐家包括小提琴邓皓敦、曾智弘;中提琴黄瑞仪、大提琴连亦先以及低音提琴苏亿容,都是杰出音乐人,他们有着坚挺的音乐信仰,共同为今年北、高共4场的「白建宇炫风」热身。
去年,白建宇在台中国家戏剧院,以8天时间,完整贝多芬「32首奏鸣曲」的全曲演出,毅力与功力,音乐界有目共睹,当时一票难求,证明他的魅力无法挡。
今年75岁的白建宇,满头白髮,深色中山装,在音乐弹奏间,他的神情严肃,但从钢琴椅起身后,就换了个人般,回到他慈眉善目,温暖长者的身段,十分受音乐人喜爱。
名满天下的白建宇,邀约不断,但大都忙于独奏会与协奏曲的演出,错过许多室内乐的演出机会。这回来台,与NSO与KSO(高雄交响乐团)的年轻音乐家,安排两场与大乐团的协奏曲演出,另外北、高都各安排了一场室内乐演出,是难得的尝试,乐友期待殷切。
他曾在访谈中透露,由于没有参与室内乐演出,像德沃札克《A大调第二号钢琴五重奏》,竟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演出,人过七旬,不留遗憾,他乐于及时尝试。
15日晚上下场,都有特色,评价不俗,NSO 弦乐人,初上舞台,有些紧张与压力,但全场白璧微瑕,默契十足。
而安排在下半场的《莫札特-慢板》乐章,精炼简要,最为动人,对弦乐手的默契,是极大考验,对台下听眾,非常享受,体验了情到最深处的悲伤,絮絮叨叨,悠悠切切。
根据音乐教授余济伦的导览指出,培尔特是属于20世纪简约主义作曲家,他向莫札特取材,改编的新曲,除了追念挚友外,也是向音乐前辈莫札特的致敬,感谢他把悲伤情感,早早定调。86岁的培尔特,真不是省油的灯,在巨人的肩膀上,依旧可翻转经典作品,新瓶旧酒方式,传达了他个人肺腑真情,在幽静旋律中,加注冥想风格,绝美凄苦,展现培尔特式的强烈个人色彩。
余济伦教授分析,培尔特一向以合唱圣乐最为人所知,他是「神圣简约主义」的主要作曲家之一。创作《莫札特-慢板》,是为纪念他的挚友,俄罗斯小提琴家欧雷格・卡岗(Oleg Kagan,1946-1990),而在泪眼中的真诚创作。由于欧雷格・卡岗生前在诠释莫札特作品,受到乐界极高评价,培尔特一箭双雕,在不舍挚友骤逝,再挑选了挚友最爱的莫札特《F大调钢琴奏鸣曲慢板》乐章,改篇新创,作为追思。
莫札特于1775年完成该曲,当时就以寧静,又带感伤的音符,谱写慢板第二乐章。培尔特则悲上加悲,把悲伤内化升华,余济伦教授强调,培尔特借用了西西里舞曲风的6/8拍,由单纯的右手旋律线条,搭配着左手轻柔起伏的分解和弦,发挥了培尔特擅长的「钟鸣作曲法」,素朴自然的音阶旋律线条,与主调分解三和弦特质的绝佳素材,相依相偎,共创天籁。
培尔特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他在莫札特原曲之前,加上6个间歇长音,作为序奏,呈现出遥远钟声的肃穆庄严,若有若无,之后再由钢琴奏出原曲乐段的主题,大提琴声部担任原曲钢琴左手的分解和弦,小提琴声部则延续着序奏的间歇长音。
原曲中的几处「不谐和」和弦,加入弦乐器后,更凸显着情感的起伏,澎湃汹涌,到嘎然止息,果然情入愁肠悲四溅,爱到深处泪茫然。
余济伦教授强调,培尔特以释义的精神,加入音符,有着画龙点睛的效果。乐曲结尾,呼应着开头的序奏,加上两个间歇长音,用空灵的弦乐器泛音,画下句点,钟声的残响,依旧迴盪在浩瀚穹苍之中。
已入耄耋之龄的国际钢琴家白建宇,在台北、高雄各有两场演出,炫风已起,是今春的乐坛美事,乐友们,岂可错过!
作者为典藏杂志社社长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