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口日益老化,全台已逾7万人罹患巴金森氏症,尤其好发于50岁以上中高龄族群,常见症状包括手颤抖、走路小碎步、动作僵硬等。医师指出,巴金森氏症虽然无法治癒,但也非绝症,只要适当治疗搭配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病情可以受到控制。
臺北荣民总医院神经内科医师刘佑岑表示,巴金森氏症确切的原因不明,目前推测是多巴胺神经细胞元退化造成,典型的动作症状像是手不自觉地颤抖,走路小碎步、不稳或动作僵硬等,但最近也发现到脑部退化影响的范围很广,还会出现嗅觉异常、睡眠不良、情绪不稳等「非动作症状」,也是巴金森氏症的治疗上重点。
由于每一位巴金森氏症患者的症状、疾病轻重程度有所不同,需搭配不同药物、非药物或手术治疗。刘佑岑分享一位罹患巴金森氏症十几年的病人,治疗到了后期未有太大起色,仔细问诊观察发现,病人常常因血压低而跌倒,在改善血压低状况后,就可渐渐感受到病情获得改善。
刘佑岑说明,口服药物对病人而言比较方便,在服药后,最快几小时内就会明显感受动作症状改善,但若过一段时间后感受到药效减退,或是服药后产生不适副作用等,应在下次回诊时主动与医师沟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千万不要自行停药或服用过多药物。
她强调,适当的治疗可减少未来因疾病或药物而出现併发症的机会,让病人退化慢一点、生活品质更高一点;除了规律服药外,也鼓励巴金森氏症患者实行地中海饮食,多做身体协调性的运动,例如快走、慢跑、骑脚踏车等,都有助于减缓脑部的退化。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